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730哲学综合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物质交往

【答案】物质交往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发生的交往,它既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

2. 阶级与国家

【答案】①阶级是指特定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的主体和承担者,是在特定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群共同体。它在实质上是个经济范畴,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是永远存在的; ②国家是指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所建立的一套具有强制力的机构体系,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一种以阶级的统治为其实质的社会权力的组织形式; ③两者的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

3. 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的境界。就个人而言,是指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是指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是指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4. 或然率(概率,几率)

【答案】或然率(概率、几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件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

5. 科学技术

【答案】科学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科学是指知识的理论体系; 技术则表现为方法、工艺和能力。科学技术是通过研究和利用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达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产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6. 重点论

【答案】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为前提的,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7. 感性认识

【答案】感性认识是指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其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8. 价值

【答案】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问的一种意义关系。主体及其需要的复杂性,客体及其属性的丰富性,决定了价值形态的多样性。价值的本质表现为价值的特性。与价值的本质相联系,价值具有主体性、相对性、客观性。

9. 生产力系统

【答案】生产力系统是生产力要素或成分,按一定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生产力系统由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指现实的物质生产力)、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指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经济管理)、渗透性因素(指自然科学)和准备性因素(指教育的作用)四类要素构成。

10.合目的性

【答案】合目的性是指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因而人类社会具有合目的性的一面。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选择性的原因在于:①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的政治和思想领域对经济领域、思想关系对物质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产生积极能动的反作用; ②人类的物质关系和生产力,也是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人们的意志、需要和目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速度、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头,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意向可能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选择性的一面,即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

11.生产力

【答案】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一个社会的生产力不是个人的生产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的生产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协作、分工等方式形成的社会力量,它在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了现实生产力。从影响生产力水平的角度看,生产力还包括科学技术。

12.推理

【答案】推理是指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己知判断推出未知判断。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己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逻辑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或者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推导出个别联系,或者是从事物之间的个别联系推导出普遍联系。

二、简答题

13.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答案】(1)内涵

唯物辩证法又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批判地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创立的唯一科学和真正革命的辩证法。

(2)基本内容

辩证法是由一系列范畴和基本规律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①联系与发展范畴

a. 唯物辩证法就是从总体上研究客观世界的普遍关系与运动发展的学说。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

b.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c.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运动,而且小仅是量变,还是质变。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辩证法是一个规律体系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个基本规律。在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三个规律的作用:

a. 量变质变规律回答运动变化发展的形式是什么,揭示了事物的两个基本规定以及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基本规定以及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基本形式或状态。

b. 对立统一规律回答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否定之否定规律回答发展的过程是什么,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由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进而再到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个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

(3)评述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每一事物都与自身同一,根本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

14.请简要回答什么是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

【答案】(1)时代背景

苏共“二十大”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思潮流行。人本主义思潮的各派别哲学家,都推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借以贬低和否定马克思晚期成熟著作的意义。他们认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高于晚期著作,并用《手稿》的人道主义理论说明整个马克思的思想。当这种人本主义被严重泛化时,资产阶级学者则趁机利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