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2

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17

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33

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48

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63

一、简答题

1.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意即“乌有之乡”)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ICJ 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试验。在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他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根据上述材料,深刻认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一直是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并简要回答问题: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社会”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力一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前提下,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另外,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 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在一起。

3.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可以从下两个方面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

史必然性: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4. 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答案】(1)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卞义共同理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的掌握,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集中体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5.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答案】(1)列宁的物质概念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概念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