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 2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二).... 6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三).... 9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四).. 13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五).. 17

一、简答题

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给出模型稳定状态的条件,并画图说明外生的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有何影响?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稳定状态条件的推导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 是外生的储蓄率; 劳动力以一个不变

,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的比率n 增长;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故人均生产函数可表达为Y=f(k )

为资本一劳动比率。

如果用N 表示劳动力,Y 表示产出,则有y=Y/N,n=△N/N。保持给定的人均资本水平k 所必需的投资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折旧率,考虑到人口增长率恒定,因此经济需要投资nk 来为新工人提供资本,再假定资本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不变的比率δ,因此保持人均资本水平所需的投资是(n+δ)k 。

,模型基本方程为根据人均生产函数,y=f(k )

因此,在稳态时的y*和k*

满足

(2)现在如果提高储蓄率s ,变为s' ,则仍然有

储蓄率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

如图所示,C 和C' 分别是:和s' 下的稳态,可以发现当s 提高时,y 也随之提高。在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条件是

态时的k*提高,从而使得稳态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因此,s 的提高使得达到稳。 ,也就是说较高的。经济均衡条件为。

图 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2. 货币政策效果与IS 和LM 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案】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根据IS-LM 模型,变动货币供应量会导致LM 曲线平移,从而与IS 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前

后均衡收入的变化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形状,即取决于曲线的斜率。

(1)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坦,即曲线斜率越小,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好; 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差。

这是因为IS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系数d , IS 曲线越平坦意味着d 值较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较明显。当LM 曲线由于货币政策而移动使得利率变化时,d 值较大会导致投资需求变化很多,从而国民收入也会有较明显的变化,也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好。

(2)在IS 曲线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即曲线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这是因为,当LM 曲线较平坦即斜率较小时,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 较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当货币供给量变化引起利率变动时,较小的利率变动就能够产生较多的货币需求变动,从而使货币市场重新均衡。也就是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影响很小,从而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也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差。

3. 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由于

有: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两边同时对t 求导:

式中,g y 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g Y 为总产量的增长率,g N 为人口增长率。

上式说明,人均产量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

二、论述题

4.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 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 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 (假定价格稳定。)

【答案】根据题意,有R=100。

当i=3%时,

第一个项目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目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值得投资。

当i=5%时,

第一个项目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日顶期收益的现值为:

,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值得投资。

5. 自然失业率由哪些部分构成? 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整的是哪一种失业? 中国失业率的构成与发达国家失业率的构成有什么区别?

【答案】(1)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存在与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实际结构性特征有关,也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寻找工作的成本和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有关。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经常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会有一些人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供求之所以会出现不一致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做出调整。因此,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问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这是由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2)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调整的主要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调整的是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总需求,从而调整周期性失业,供给政策调整结构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这是一种非自然性失业。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水平又取决于总需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水平,从而调整周期性失业,比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总需求,从而减少周期性失业。

总供给政策可以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从而调整结构性失业。政府可以对失业者进行公共筹资的再培训,从而能使下人更容易从衰退的行业转移到新兴的行业。同时政府还对各个产业和地区进行宏观调控,使各个产业和地区平稳发展,避免大波动发生从而减小更大范围的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如果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较快,就可能比较经常和较大幅度地引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