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由于
有: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两边同时对t 求导:
式中,g y 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g Y 为总产量的增长率,g N 为人口增长率。
上式说明,人均产量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
2. 如何得出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答案】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三部门之外增加了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也称为开放经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大都是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要正常循环,除保证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和政府收支均衡外,还必须保证国际收支均衡,即国际收支大体相等。
对于四部门,即把国外部门引进来以后,同理可知,按照最终产品的归属,有: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消费+储蓄+税收+对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即GDP=C+S+T+Kr 。
于是,得到:
C+I+G+(X-M )=C+S+T+Kr
化简可得:
I+G+(X-M )=S+T+Kr 或I=S+(T-G )+(K r +M-X)
进一步地,可以把上式写成:
S p 是个人部门的储蓄; S g 是政府部门的储蓄,此即为储蓄一投资恒等式,这里,即预算盈余; S r
是国外部门的储蓄,即本国的贸易赤字。
3. 引起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可知造成LM 曲线移动的因素只能是:
(1)名义货币供给量M 的变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 增加,LM 曲线向右下力一平移,反之,LM 曲线向左上方平移。实际上,央行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在IS-LM 模型中就表现为LM 曲线的移动,这种情况可用图来表示。在图中,当货币供给量从m 增加到m' ,LM 曲线从LM 右移到LM' 。
图 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 曲线移动
LM 曲线向左上方平移,(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P 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 就变小,
反之,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
二、论述题
4. 简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案】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对1861--1957年间英国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后被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之)之间的统计关系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菲利普斯发现,货币工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非线性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较低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较快; 在失业率较高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得较慢。然而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差异。
(1)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通货膨胀则是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而产生的,因此,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与失业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率应当为零; 而与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失业率应当为零。
(2)货币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
以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适应性预期和自然失业率为分析工具,部分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他们认为,只有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才存在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而在长期内,这种反向变动的相互替代关系并不存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互不相关的,失业率总是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而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因此长期失业率或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通货膨胀率无关的垂线。
(3)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理论全面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长期内不存在,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存在。
这是因为,人们在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期时,会充分掌握和利用各种信息,来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动率。因此,除去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以外,如战争、天灾人祸等,人们能够对未来将要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做出准确的判断,形成理性预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将完全不受政府政策的干扰,而会根据他们的理性预期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例如,当政府为降低失业率而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时,由于人们己经掌握了这一信息,并且可以确切地预期到这一政策将会引起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他们在进行经济决策,如对劳动力的供求进行决策时,就会事先考虑这一通货膨胀因素,这样,尽管财政、货币政策作用的结果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但商品的相对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工人和雇主对劳动力的供求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失业率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这意味着,不仅在长期内,即使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或者说,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失业率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与通货膨胀率无关而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垂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只有一个:使货币供给增长率保持为某一常数,即放弃对经济目标的控制。
5.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夕,即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请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论述加入教育投入和企业研发投资的必要性。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增长核算公式:
其中,为总产出增长率,为资本增长率,为劳动增长率,为技术进步率,α为劳动的产出弹性,β为资本的产出弹性。 因此劳动投入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
表示,技术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来表示。 来表示,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来
(2)根据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核算公式,“转变增长方式”的含义是改变传统的倚重于资本和劳动的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更好地促进经济节约、快速发展。由增长核算公式可见,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取决于其投入增长率乘以其产出弹性,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技术进步1%,能引起产出增长1%。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就是改变传统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节约型的经济增长。
(3)目前,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资本和劳动投入数量增加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