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21(中文专业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21(中文专业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21(中文专业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二) 10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21(中文专业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三) 18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21(中文专业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四) 30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21(中文专业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五) 39

一、填空题

1. 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王维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竹里馆》,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2. 汤显祖剧作《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老师_______是一个迂腐的道学先生。

【答案】陈最良

【解析】《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其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老师名叫陈最良。

3.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有孙绰和_______。

【答案】许询

【解析】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对此,《续晋阳秋》《宋书·谢灵运传论》和锺嵘《诗品》皆有一致的看法。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庾亮、桓温等; 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4. 《过秦论》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贾谊

【解析】《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上篇先讲秦自孝公至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是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过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5. 白朴的《墙头马上》故事源自白居易诗《_______》。

【答案】井底引银瓶

【解析】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白诗主要记述了一个婚姻悲剧: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

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6.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_______。

【答案】诸子散文

【解析】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柯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_______一书。

【答案】《论语》

【解析】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喻栋梁之材。凋,凋谢。意思是年岁最寒冷的时候,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谢的道理。

二、名词解释

8. 诗有六义

【答案】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而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都在诗歌的开头。

9. 枚马

【答案】“枚马”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二人均为文学侍从之臣,并以工于辞赋著称。后世用作咏词臣的典故。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七体赋即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0.方回

【答案】方回是元代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

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11.《七发》

【答案】《七发》是西汉辞赋家枚乘的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新体赋——汉大赋正式形成。《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 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12.“结构第一”

【答案】“结构第一”是李渔戏曲理论的经典命题和核心观点。出自《闲情偶寄》,“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者,以音律有书可考,其理彰明较著”。“结构第一”包括“审虚实”“脱窠臼”“密针线”“戒讽刺”“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七个方面。李渔以自己多年的写剧经验和舞台实践,提出了“结构第一”的戏剧创作原则,表现出一种重视戏剧结构的审美趋向,对戏剧叙事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戏剧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

三、论述题

13.汤显祖称:“湖家四种(按,指‘临川四梦’),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 ”(《答李乃始》)结合作品分析,谈淡你对汤显祖所说“乐”与“悲”的理解。

【答案】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世间事。《紫钗记》是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却被卢太尉设局陷害,幸有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之梦。《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于梦中做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佛的故事。《邯郸记》则表现了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粱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其中有乐有悲,世人多是知其乐而不知其悲,乐与悲的千变万化总离不开一个情。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临川四梦的乐与悲都是情的流露。 “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而且“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各有其秉性和追求。“思欢怒愁”等表象、感伤宜泄等渠道,都是情感流程中的不同环节。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旋律的抑扬。

(2)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临川四梦”便是“至情”的演绎。 以《牡丹亭》为例,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