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874人力资源管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思考题

1. 福利的项目有哪些? 如何进行福利管理?

【答案】福利是指企业以组织成员身份为依据,而不是以员工的劳动情况为依据支付给员工的间接薪酬,一般来说,可以将福利的项目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法定的福利; 二是企业自主的福利。

(1)国家法定的福利

这是由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规定的福利内容,具有强制性,任何企业都必须执行。法定福利为员工提供了下作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当员工在遭遇失业、疾病、伤残等特殊困难时给子及时救助,提高I 员下防范风险的能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法定福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法定的社会保险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也就是通常企业所说的“五险”。

②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用人单位和在职员下共同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员工个人每月按规定从工资中扣缴的部分; 二是单位每月按规定为员工个人缴存的部分。

③公休假日

指企业要在员工工作满一个工作周后让员工休息一定的时间。

④法定休假日

⑤带薪休假

(2)企业自主的福利

除了法定的福利外,许多企业也自愿地向员工提供其他种类的福利,比如企业补充养老金,团体人寿保险计划,健康医疗保险计划,除法定假期之外的各种假期、休假,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如儿童看护、老年人护理等),以及灵活多样的员工退休计划等,这类福利称为企业自主福利。

2. 薪酬管理的基本决策有哪些?

【答案】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了确保薪酬体系达到日标,企业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些重要的决策,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决策: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

(1)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是指企业以什么为基础来确定薪酬。目前常见的薪酬体系有两种:

①职位薪酬体系

职位薪酬体系是指根据对每一职位价值的评价来确定其基本薪酬,是以“职位”为中心的薪酬体系。职位薪酬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对“职位”而不对“人”,主要考虑职位的价值大小,不考虑个人技能与业绩水平的影响。

②能力薪酬体系。

能力薪酬体系则是指根据对每一员工能力(或者技能、胜任特征)的评价来确定其基本薪酬,是以“人”为中心的薪酬体系。具体的形式可能因评价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评价的是员工技能,就称为技能薪酬体系; 如果评价的是员工胜任特征,就称为胜任特征薪酬体系。

(2)薪酬水平

薪酬水平指企业内部各职位、各部门以及企业整体平均薪酬的高低状况,它反映了企业所支付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与薪酬成本。企业所定的薪酬水平越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企业下作,但是其成本相对来说也就会越高。

(3)薪酬构成

①薪酬构成是指在员工和企业总体的薪酬中,不同类型薪酬的组合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基本薪酬、可变薪酬与间接薪酬都是经济性支出,但这三种薪酬的作用_又不完全相同。

②基本薪酬在吸引、保留人员方面效果比较显著,而在激励人员方面效果一般; 可变薪酬在吸引、激励人员方面效果比较显著,而在保留人员方面效果中等; 间接薪酬在保留人员方面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吸引、激励人员方面效果一般。企业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三种薪酬在员工总薪酬中所占的比例。

③根据这三者所占比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高弹性薪酬模式; 高稳定薪酬模式; 调和型薪酬模式。

(4)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指企业内部的薪酬等级数量、每一等级的变动范围及不同薪酬等级之间的关系等。薪酬结构反映了企业内部各个职位之间薪酬的区别,对于员工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薪酬管理中,会根据员工的职位(或者能力)确定员工的薪酬等级,这一等级确定后,员工的薪酬也就基本确定了。薪酬结构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员工的薪酬,以及今后员工薪酬变动的可能性与区间。

3. 什么是胜任素质? 什么是胜任素质模型?

【答案】(1)胜任素质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即鉴别性胜任素质以及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合格者与表现不合格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即基准性胜任素质。一项胜任素质应该包含以下6个要素:名称、定义、维度、分级、标头、行为描述。

(2)胜任素质模型就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它描述的是特定组织特定职位所要求具备的胜任素质,以及这些胜任素质之间的权重关系。

胜任素质模型是用来描绘某(类)职位任职人员胜任素质构成的直观呈现,这种呈现既可以是详细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形象的图形勾勒,或二者的结合。

4. 对比内容型激励理论中几个激励理论的异同。

【答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较低级的需求; 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较高级的需要,但这两个理论解释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相比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更进了一步,它使管理者在进行激励时的目标更加明确,也更有针对性。

阿尔德弗认为,哪个层次的需求得到的满足越少,人们就越希望满足这种需求; 较低层次的需求越是得到越多的满足,人们就越渴望得到较高层次的需求,但是如果较高层次的需求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会退到较低层次,重新追求低层次的需求。据此阿尔德弗提出,在需求满足的过程中,既存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的“满足一上升”的趋势,也存在“挫折一倒退”的趋势。此外,他还指出,人们所有的需求并不都是天生就有的,有些需求是经过后天学习和培养得到的,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尽管ERG 理论假定激励行为沿着类似于马斯洛理论的层次而上升,两者间仍然有两个重大区别。第一,ERG 理论认为可以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需求占主导地位。例如,人们可以同时被对金钱的欲望(生存需求)、友情(关系需求)和学习新技能的机会(成长需求)所激励。第二,ERG 理论有“挫折一倒退”的机制。如果需求迟迟不能满足,个体会感受到挫折,退回较低的层次,并对较低层次的需求有更强烈的欲望。

二、案例分析题

5. 平衡员工的工作与生活

[1].对花旗的这些做法,你如何评价?

[2].花旗的做法对国内企业员工关系的管理有什么启示?

【答案】[1].对花旗做法的评价:

(1)有助于员下协调他们的职业与个人生活关系。

(2)有利于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

(3)有助于增进员工对企业的理解与信任。

[2].花旗的做法对国内企业员工关系的管理带来以下启示:

(1)可以帮助员工寻找工作和生活计划的平衡;

(2)可以为员工的家庭提供帮助;

(3)为员工提供医疗设施与服务;

(4)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