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五院制

【答案】五院制是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10月以后实施的组织形式。《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五院同为治权机关,互不统属,互相独立。五院正、副院长由国民政府主席于国民政府委员中提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向国民政府主席负责。

2. 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憧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蒋介石失去了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3. 中共九大

【答案】中共九大是指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林彪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中共九大的核心内容是阐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取消了党员的权利,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4.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基本含义是:①鉴于帝国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敌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现在又企图继续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所以不能给予其合法地位;②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捣乱,应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势力和影响后再与其建交;③为了防止帝国主义颠覆和破坏,应禁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新闻机构及文化教育机构的非法活动。具体措施有:①收回外国兵营;②整顿海关及税收;③限制外轮驶入中国内河;④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及房地产;⑤停止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外国新闻机构的活动;⑥整顿教会及外国人兴办和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和救济活动。

5. 洛川会议

【答案】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后,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开始国共间的第二次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

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任毛泽东为书记,重新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 建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6. 科教兴国

【答案】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具体体现。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7.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8. 好人政府

【答案】好人政府是20世纪20年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胡适与蔡元培、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梁漱溟、丁文江等16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一个“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等人入阁,王宠惠为国务总理,他们当时被认为是无党无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有“好人政府”之称。但这个政府不为曹锟所容,仅存在了3个多月就垮台了。

9. 整理党务案

【答案】整理党务案是1926年蒋介石提出,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的排斥共产党的决议案。主要内容有:①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②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 ③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熹等表示完全接受,右派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占据了优势。

10.徐州会战

【答案】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1938年5月,为保全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主动放弃徐州,徐州会战结束。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

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二、论述题

11.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觉的发展道路,是在司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中国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哪两大阶层? 试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问题上的做法、结果及其历史经验。

【答案】(1)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在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划分为两大阶层: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官僚资产阶级,又成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产生的,它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等特性。

(2)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复杂关系上的做法、结果:

①大革命时期,我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运动。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党内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民族资产阶级附和了国民党右派,统一战线最终破裂。

②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武装斗争; 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将民族资产阶级看成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遭受挫折。

③1935年后,我党在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我党执行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对大资产阶级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保持到抗战取得胜利。

④抗战胜利后,我党领导人民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决战,建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3)历史经验:在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防止“左”和“右”的错误倾向。

1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形成过程如下:

(1)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

(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下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3)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