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922微生物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真核生物细胞中核糖体附着在_____的表面。
【答案】内质网
2.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特别是_____。一般而言,当
于_____; 当时有利于_____。
;菌体生长;积累代谢产物 【答案】C :N 比(碳氮比)
3.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___和_____等,无机氮源有_____和_____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__等作为有机氮源。
【答案】蛋白胨;牛肉膏;硫酸铵;硝酸钠;豆饼粉
4. 细菌细胞的内含物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类。
【答案】贮藏物;磁小体;羧酶体;气泡
5. Calvin 循环又称_____循环、_____循环、_____循环或还原性_____循环。
【答案】Calvin-Benson ; Calvin-Bassham ; 核酮糖二憐酸;戊糖磷酸
6. 测定细菌、放线菌的大小,一般以_____为单位,而测定病毒的大小则以_____为单位。 【答案】
7.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现处于_____。
【答案】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形态学发展阶段;微生物的生理学发展阶段;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
8. 按培养基的特殊用途,可将培养基分成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9.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厌氧菌,如_____、_____和_____等都是其中的优势菌群。
【答案】拟杆菌类;双歧杆菌类,乳杆菌类
10.碳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_____和_____,碳源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碳素来源;能源;糖;有机酸;醇;脂;烃
时,有利
二、名词解释
11.生化需氧量。
【答案】生化需氧量(BOD )是指在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数(其单位为
12.伤寒玛丽。 )。
【答案】伤寒玛丽,本名MaryMallon , 是20世纪一名美国女厨师。后因其周围陆续出现大批伤寒患者而使她被怀疑为传染源。经检验她属于一定健康的伤寒带菌者,可不断通过粪便排出伤寒沙门氏菌。由此她名留传染病史界,以望世人警惕带菌者的危害。
13.噬菌体。 【答案】噬菌体是大肠杆菌的一种温和噬菌体。含dsDNA , 蝌蚪形,有非收缩性长尾。可改建成重要的基因工程载体,如凯隆载体何科斯质粒等。
14.核配。
【答案】核配是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经质配后细胞核融合,产生出二倍体核的过程。
15.细胞毒T 细胞
【答案】细胞毒T 细胞,又称杀伤性T 细胞,分为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 细胞,它能杀伤带抗原的靶细胞,例如肿瘤细胞、移植细胞或受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组织细胞等。
16.比生产率。
【答案】比生产率是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产物的产量。
三、简答题
17.变态反应的几种类型和相应的几种疾病各是什么?
【答案】变态反应包括四种类型,分别为:
(1)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型或速发型,常见疾病有青霉素或抗毒素血清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2)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常见疾病有血清减少症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等;
(3)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常见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型变态反应又称T 细胞介导型或迟发型,常见病有传染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等。
18.何谓五界系统?它有何优缺点?
【答案】(1)五界系统的定义:
五界系统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以及原核生物界。它是R.H.Whittaker 于1969年提出的。
(2五界系统的优点:
五界学说,以纵向显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的三大进化阶段,而以横向显示光合营养、吸收式营养和摄食式营养这三大进化方向。
(3五界系统的缺点:
五界系统不包括病毒界。
19.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 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
【答案】(1)鉴别性培养基是:在普通培养基中加人能与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的培养基。
(2)EMB 培养基鉴别作用的原理:伊红美蓝培养基(EMB )是一种鉴别培养基,可检查在乳品和饮用水中是否含有肠道致病菌。EMB 中含有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作为指示剂,大肠杆菌发酵乳糖产酸造成酸性环境时,两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使长出来的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而与其他不能发酵乳糖产酸的微生物区分开来。
20.何谓菌株?它如何表达?正确理解菌株的涵义有何重要性?
【答案】(1)菌株的定义:
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是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的名称可以随意确定,一般可用字母加编号表示,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①菌株几乎是无数的;
②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③菌株与克隆即无性繁殖系的概念相似;
④在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在作为分类鉴定的主要性状上虽相同,但作为非鉴定用的“小”性状可以有很大差异,尤其是生化性状,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
(3)理解菌株的涵义的重要性:
根据菌株的定义,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一旦菌株发生变异,均应标上新的菌株名称。当进行菌种保藏、筛选或科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发表论文,利用菌种进行生产时,都必须同时标明该菌种名称及菌株名称。
和 (2)根据菌株的定义可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