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渝派纪录片与重庆地域文化

关键词:渝派、渝派纪录片、地域文化、美学特征

  摘要


渝派纪录片近几年在国内外斩获大奖后,引人关注。重庆科教频道的开播和重庆广电纪实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为渝派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资源。自渝派纪录片概念的提出,对渝派纪录片中的地域文化研究尚处空白阶段,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空白。渝派纪录片的发展和重庆3000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独一无二的巴文化、陪都文化等。本文通过概述重庆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渝派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结合渝派纪录片中的代表作来呈现其中的地域文化。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别从重庆的文学、影视剧、纪录片这三方面来梳理“渝派”的概念。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对渝派纪录片做出概念界定,同时阐述笔者的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重庆地域文化景观的呈现。分别阐述重庆的地域文化,包括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陪都文化、饮食与火锅文化。正是因为这些文化的存在,才得以孕育出“山城”色彩的纪录片。渝派纪录片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之下同其他派别的纪录片区别开来。
第三章为渝派纪录片的发展。笔者从抗战时期的纪录片创作追溯渝派纪录片,回顾渝派纪录片的拓荒期(1980——1989),渝派纪录片的探索期(1990——1996),呈现渝派纪录片的发展期(1997——2011),通过梳理渝派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描绘出渝派纪录片的谱系。这一章重点在于呈现渝派纪录片发展期(1997——2011)的成就和重庆电视台重新定位后的创作题材转变。成立的重庆广电纪实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科教频道以及素质过硬的创作团队分别从资金、播出渠道、技术、发行等方面为渝派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章为渝派纪录片与重庆地域文化的交融。一共分为四节,第一节,揭开“巴人之谜”的远古文化,基于巴文化对于巴蜀文化深远的影响,结合纪录片《巴人之谜》分析巴人武士的青铜剑、战舞、白虎图腾、盐业以及船棺、住宅等方面来再现这个数千年已经“失踪”的群体。第二节,重庆的陪都文化。重庆曾为陪都,陪都文化是重庆独一无二的标志。在纪录片《再说长江》之《水火山城》、《千秋红岩》中再现了这段历史。在这一节中,通过这两部纪录片再现历史的同时,解析陪都文化中的“重庆精神”和这一时期的移民文化及码头文化。第三节,巴山渝水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情怀。长江三峡的雄奇秀美和各个名胜古迹引人入胜,重庆古镇的吊脚楼、青石板路令人向往。在纪录片《见证三峡》和《巴渝古镇》中,透过这些景观,真正能震撼人的是重庆人真实而坚韧的生活状态。第四节,重庆的风土人情。着重介绍影像中重庆的美女、火锅、茶馆、舞龙。
第五章为渝派纪录片发展的思考。对渝派纪录片的发展氛围,渝派纪录片在团队化制作和市场化运营方面的现状简述和分析,为渝派纪录片的个性化发展作出展望。
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研究,给出研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