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安财经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与统计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引致需求

【答案】引致需求指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厂商。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称为直接需求。

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自己的消费,从中获得满足,一次购买过程到此为止。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企业,而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是为了生产,从中获得利润。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一次经济行为的终结。

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并不取决于其自身,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产品支付足够的价格。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或者说,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引致和派生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 替代效应

【答案】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是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之一,还有一个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般在程度上比收入效应大,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总是负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3. 封闭型蛛网

【答案】蛛网模型可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其中,封闭型蛛网是指一种随着时间的变化既不收敛也不发散的蛛网模型,如图所示。

封闭型蛛网

如图所示,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由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陡峭或平坦的程度,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二、计算题

4. 假定有n 个古诺寡头厂商,每个厂商有相同的不变单位生产成本

是,其中p 是市场价格,

定其他企业的产量,然后选择产量q i ,以便最大化利润

头数量n 的变化而变化? 为什么?

【答案】厂商i 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每个厂商的产量相等,即

求解可得寡头i 的均衡产量

市场的均衡产量 ,均衡产量对寡头数量的导数为

均衡价格对寡头数,解得,因此 ,市场的反需求函数是总需求量,a 是大于c 的常数。每个厂商i 的策略是给。求古诺均衡产量和价格如何随寡把均衡产量代入需求函数,可得市场的均衡价格

量的导数为。

因此,市场均衡产量Q 随着n 的增加而增加,均衡价格p 随着n 的增加向减小。

5. 一垄断者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是常数:AC=MC=5,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53-P。

(1)计算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及垄断者利润;

(2)如果是在完全竞争,即P=MC情况下,这个产业的产出水平是多少?

(3)计算在(2)时消费者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并计算垄断者的“无谓损失”值是多少?2010研)

【答案】(1)由需求曲线可得出反需求函数,即P=53-Q。

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价格P=53-Q=53-24=29。

利润π=48×24-24=576。

即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及垄断者利润分别为29、24和576。

(2)如果是在完全竞争,即P=MC情况下,这个产业的产出水平Q=53-P=53-5=48。

(3)如图所示,消费者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需求曲线以下,边际成本曲线以上的面积,即

,垄断者的“无谓损失”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造成垄断者出现“无谓损失”

值为图小三角形abc 的面积,即。

2

消费者剩余和垄断者的

6. 甲公司和乙公司生产同类产品,

甲公司的生产函数为

,K 为机器工作时数,L 为劳动工作时数。

(1)如果两个公司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数量相同,哪一个公司生产的产量高?

(2)假定资本投入固定为9小时,而劳动投入不受限制,哪一个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高?

【答案】(1)设两个公司都使用t 单位的资本和劳动,即t=K=L,那么则有:

甲公司的产量为:

乙公司的产量为:

。乙公司的生产函

,解得

当。因此,可知: ; ,所以两公司产量相同。 ,

劳动边际产量。假

定,劳动边际产

量,

乙公司的生产函数为(2)在资本投入固定为9小时的条件下,

甲公司的生产函数时,甲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大于乙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 时,甲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等于乙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 时,甲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小于乙公司的劳动边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