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财经学院806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收入—消费曲线
【答案】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如图所示。
(1)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商品
(2)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劣等
收入一消费曲线
在图(1)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AB 移至A'B' ,再移至A ″B ″,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E 2和E 3。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1)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在图(2)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2. 等成本曲线
【答案】等成本曲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 ,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 ,则成本方程为:
成本方程相对应的等成本曲线如图所示,横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厂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各种组合。
等成本线
3. 生产者剩余
【答案】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 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生产者剩余
,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 0,厂商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 s =f(Q )
的供给量为Q 0,则生产者剩余为: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二、计算题
4. 假设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所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都为:LTC=q3-6q w +20q(q 为产
,试求 量)
(1)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20,利润最大化时厂商的产量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
(4)若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5P,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日。
【答案】(1)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32π=20q-(q -6q +20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q=4。 利润。
即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20,利润最大化时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4和32。
(2)由长期成本函数可得出长期平均成本,即:
2LAC=q-6q+20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应满足LMC=LAC,故当满足以下等式时完全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
求解得:q=3。
2价格P=MR=LAC=3-6×3+20=11。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