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3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资源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②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③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
④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2)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国土资源部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2002年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新的土地利用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巧个; 三级地类设71个。
2. 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 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答案】(1)基本农田的含义及保护对象
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基本农田不等于高产稳产田,I 高产稳产田仅反映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和质量状况,大部分高产稳产田应划入基本农田,但基本农田还可以包括部分为保证达到某个食物总产要求所必需的中产田甚至低产田; 反之,有小部分高产稳产农田出于特殊原因,还可能转用为建设用地或其他土地。
(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应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划定基本农田区来实现农用地的农业利用与非农业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严格控制非农业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和速度,保障土地利用以满足“一要吃饭、_要建设”的长远目标。因此,它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提出本地区规划年内的农产品需求量、耕地需求量及各类建设用地数量,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采用规划区的形式,对耕地进行定量、定位、定时、定质,并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把基本农田保护起来。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内容
①规划变量分析;
②耕地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
③根据保护数控制目标;
④规划后的管理与监测工作。
(4)对解决当前人地矛盾的意义
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证我国的基本粮食供应,使得在人地矛盾不断升级的当时也先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防止在高利益的推动下对耕地的荒弃,从而让人地矛盾在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得到缓解。
3. 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答案】(1)土地类型分类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实际上也就是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2)研究和划分土地类型,对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通过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可以调查和量算各类用地面积,查清土地资源数量,为评价土地质量和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②通过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了解土地的结构状态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土地结构提供依据。
③土地类型是景观形态单元,土地类型中标的分级是对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分类是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通过划分和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为制定土地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④通过划分土地类型,为建立土地分类系统和土地数据库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管理。
4. 土地资源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应当包括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化配置结构及其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完整过程。
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剖析; 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的研究; 以及系统分析土地资源各个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综合质量和利用的影响规律,即研究各自然要素与土地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规律性和区域特殊性。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和区域土地资派的综合开发的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 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的方法论上。
5. 试述土地评价的作用。
【答案】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最客观的依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通过土地评价,可以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如果产出大于投入,土地经营者就有经济效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就可以知道土地经营效果的大小程度。
(3)为土地交易服务。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评价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资料乃至主要依据。可见,土地分等定级的结果是土地交易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土地使用者选择土地提供指南。甚至,土地估价就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评价,即对土地经济价值的评价。
(4)为土地税收服务。土地评价可为土地税收工作提供有用的基础资料。
(5)为土地管理服务。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持久,这一切必须依据土地评价的结果。
6. 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土地生态系统在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间,通过自然界的四大循环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具有本身的结构功能和生态演替过程。其主要特征有:
(1)土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
(2)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3)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
(4)土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二、论述题
7. 什么是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它有哪些主要步骤?
【答案】(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含义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是指把研究对象即土地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在收集土地利用系统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与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模型,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综合,从而解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现象,对土地利用系统的行为和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