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学习者特征的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者特征,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由早期的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这20余年里,随着科学技术、教育观念等不断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状况倍受瞩目。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由此拉开了帷幕。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正式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的出台及实施,又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陕西省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而所有的农村高中却担负着全省大多数高中学生的教育工作,所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得比较迟,至今仅有六、七年的历史。在这几年里,陕西省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比较缓慢。
从2007年9月起,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在陕西省全面开始实施,这为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曙光。信息技术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课,在陕西省农村高中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何,都存在哪些问题,迎接新课程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能否有效地落实新课程?作为从事师范类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与研究者,及时把握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带着这些疑问,结合为期半年多的支教工作,笔者于2007年上半年对分布在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的9所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及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与学习者特征存在诸多的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着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影响着新课程标准在陕西省农村高中的有效贯彻落实,从这一角度来看是一项值得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笔者的亲身体验、文献研究及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陕西省农村高中学习者特征及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努力寻求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者特征不相适应之处,最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本文的核心是探索解决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者特征不相适应问题的对策。全文分为六章,各章内容分别简述如下:
第1章是绪论,阐述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概况、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2章从经验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动机等五个方面对陕西省农村高中学习者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第3章从重视程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信息技术环境等六个方面对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第4章在前面两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陕西省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者特征不相适应之处。
第5章在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提出了适应学习者特征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策略。
第6章是总结部分,简要叙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