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常项目差额(Balanceof Current Account)
【答案】经常项目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的贷力一总额与借力一总额的净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就说明经常项目顺差; 如果这一差额为负,则是经常项目逆差; 如果这一净额为零,意味着经常项目平衡。贸易收支(货物交易)是经常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常项目的差额,甚至整个国际收支差额有重要影响。劳务收支(包括服务和收入交易)对经常项目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而劳务收支却有大量的顺差,可以用劳务收支顺差弥补贸易收支的逆差,从而减少经常项目逆差,甚至使整个经常项目收支顺差。经常项目差额反映了一国对外资产负债的变动状况。若经常项目顺差,则表示本国向外国提供了商品、劳务或转移资产,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若经常项目逆差,则说明本国运用了外国的商品、劳务等,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正因为如此,经常项目差额非常重要,是衡量一国长期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2. 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
【答案】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是商业银行的两种组织制度。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分支行制指银行在大城市成立总行,并在全国及该市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目前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这种形式。
两种银行制度相比,单一银行制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有利于协调政府和银行间的关系,自主}h}和灵活性较好。但是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提高效率,与经济的外向化发展矛盾,金融创新不佳。而分支行制则有利于开展竞争,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调剂和充分运用现金,分散风险,便于国家直接控制管理,但需要高水平的控制与管理能力。
3. 自主性失衡(Autonomous Disequilibrium)
【答案】自主性失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引起的失衡。自主性交易主要是指各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出于自身特别的目的,如追求利润、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税避税等,进行的交易活动。通常,自主性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长期资本与金融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与金融项目。当这些交易的差额不为零时,便发生了自主性失衡。由于国际收支平衡一般就指自主性平衡,因此,自主性失衡即可视为国际收支失衡。
二、计算题
4. 某债券的面额为100元,息票率为7%,还有两年到期,若投资者以102元买入,持有至到期,则持有期收益率为多少? 如果再投资收益率为5%,其他条件不变,则已实现收益率为多少?
【答案】(1)设持有期收益率
(2)设己实现收益率
则有:则有:计算得:计算得:
三、简答题
5. 简述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的种类。
【答案】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本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外来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以及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等。
(1)存款。吸收存款的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类。
活期存款是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支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用途的款项。这种存款,支取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定期存款是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且到期才准提取的存款。对定期存款,银行一般向存户出具存单,也有采取存折形式的。山于定期存款期限到期前一般不能提取,所以银行给予较高的利息。
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的货币储蓄而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 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储蓄存款的存户通常限于个人和非营利组织。
(2)从中央银行借款。存款货币银行资金不足,必要时可向中央银行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二是直接借款。
(3)银行同业拆借。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一般均为短期的,常常是今日借,明日还。
(4)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广泛地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筹集资金。
(5)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存款货币银行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以汇兑业务为例,从客户把款项交给汇出银行起,到汇入银行把该款项付给指定的收款人止,中间总会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于该笔款项,汇款人和收款人均不能支配,而为银行所占用。虽然从每笔汇款看,占用时间很短,但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因而占用的资金数量也就相当可观。
(6)发行金融债券。存款货币银行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自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
6. 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中介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答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均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 而金融小介,主要是银行,却好像步履踊姗。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1)信息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厂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原来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受到直接市场融资的竞争压力。
(2)战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瓦解,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于是贸易和金融领域极其需要发展新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这种客观需求刺激厂衍生金融工具巾场的发展,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急剧地扩大厂资本市场的规模。
(3)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不断突破政府的各种管制,创造和使用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受白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各国政府的管制思想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基本趋势是放松管制,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由此增强的银行业的竞争力量,在更为迅猛的资本市场扩充面前依然显得柔弱。
四、论述题
7. 存款银行行为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答案】(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这种货币供给量对银行系统而言是一种负债,但对非银行经济主体而言则是一种资产。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
式
它揭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要素:基础货币(B )及货币乘数(M )。
(2)从理论上讲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但实际上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控制面临一定的困难,存款银行的行为也影响货币供给。在正常情况下,银行的两种行为会影响货币供给,一是调整超额准备金率; 二是变动向中央银行贷款的规模。
①调整超额准备金比率。银行的准备金是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是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没有发放贷款的部分,因此没有参与货币的创造,因为第一级银行发放的贷款少,次级银行收进的存款就少,货币乘数自然就小。据此,可以推论:在准备金总额不变时,银行增加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就会缩小。相应地,货币供给量也会减少。如果银行减少了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就会变大,从而货币供给量也会增加。
几乎所有的存款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均有超过法定比率部分。在市场经济中超额准备有时增加或减少,原因有两个:一是成本和收益的动机; 二是风险规避动机。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总是试图把超额准备金压到最低,因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是没有利息的,而一笔资金用于贷款或证券投资总能获得收入,所以,持有超额准备金就等于放弃收入,被放弃的收入就是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维持在1个百分点之下。如果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