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学802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之西方经济学(宏观)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答案】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一般为正值,也与投资乘数相等。
2. 政府购买
【答案】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设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可直接计入GDP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
3. 狭义的货币供给与广义的货币供给
【答案】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 1表示; 在狭义的货币供给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则得到广义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 2表示; 在M 2上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为广泛的货币供给M 3。
4. 交易理论
【答案】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交易理论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持有储蓄账户或国库券这类优于货币的资产,反而要持有通货与支票账户这类狭义货币。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采取了许多形式,这取决于如何把获得货币和进行交易的过程模型化。所有这些理论都假设,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交易理论模型是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5. 滞胀与通货紧缩
【答案】(1)滞胀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情况下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状态超出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的范围。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不旱交替关系,因此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调整滞胀状态。
(2)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
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水平显著、持续地下降。
二、简答题
6. 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主张,同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何区别?
【答案】(1)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主张只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角,只是在推行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实行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而己。
(2)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是站在总供给角度提出来的。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强调激励的作用,认为激励意味着对工作、储蓄、投资和企业家才能足够的报酬。供给学派认为不是需求决定供给,而是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从而刺激经济。
7.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案】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随之减少。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结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于是当坐标图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 曲线就必然向右下方倾斜。
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 曲线就不会向右下方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呈水平状时,则IS 曲线将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则IS 曲线也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因此一般可假定IS 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的。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案】(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2)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
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中得出。当t 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大。举例来
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 若税率增至0.25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
美元
。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
稳定作用愈大。
9.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Py=M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 以及物价水平P 在短期内小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M 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y 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下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由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y 和M 无关,而v 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律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三、计算题
10.设某国经济可以用以下等式描述:
c=90+0.9yd ;
i=201-1000r;
L=y-1000r;
;
g=710;
M/P=2220。
求:(1)IS 曲线和LM 曲线的表达式。
(2)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利率为多少?
(3)私人消费及投资各为多少? 政府预算是赤字还是盈余? 其值为多少?
【答案】(1)由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