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日本研究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因此虚拟资本的价格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虚拟资本是以证书形式证明实体资本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
但是,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因此它不随实体资本的价值变动而变动,而呈现出相对独立性。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
(1)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2)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
(3)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2.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是矛盾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时间又分为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为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作为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本身具有一般性。因此,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否则,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
个别企业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但是,衡量这些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全社会的整体生产水平没有得到提高的前提下,虽然凝结在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量减少了,但是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时IpJ 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社会衡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题目的结论不能成立。
3.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因为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来衡量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基本原则。价值量只同劳动时间相关,在
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率较低的活劳动而言,可以创造较多的使用价值。
4.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地可让渡的则一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此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乎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二、论述题
5.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它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主要区别是什么? “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是一种从人们之间的劳动贡献关系入手研究产权关系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的结合体,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之外,它还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以及不可侵犯权等一系列权利。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财产仅仅是有意识地把生产条件看作是自己所有这样一种关系(对于单个的人来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
②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与物的关
系,而是要从这种人与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则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离开了人与人的关系,把财产看作单个人的权利,如同“把语言看作单个人的产物”一样荒谬。
③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的权和利得以实现。产权在实现过程中规定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权利界限。这种权利规定着财产人格化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目的以及行为方式。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区别
尽管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西方的产权理论都以产权和制度为研究对象,两者的许多范畴有不少共同点。但两者又是两种不同的产权范式,在对资本主义产权研究的切入点、核心范畴、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原则分歧。
①两者研究的切入点和核心范畴是完全不同的。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是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方法来研究产权问题的。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分析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权制度。就资本主义产权制度而言,他研究的切入点是商品,研究的核心范畴是“资本”和“剩余价值”。
而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以个体主义的方法分析产权,由于肯定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因而其产权研究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切入点是“企业”,分析的核心范畴是“交易”和“交易成本”
②两者对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原则性分歧。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经济关系决定产权关系,产权是一种历史权利,产权制度像任何一种制度一样,都是历史的、暂时的。产权关系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迁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要求不同的产权制度与之相适应。而不同的产权制度又规定、制约、影响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生产的性质与目的以及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征和效率。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却认为产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它不是在历史地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而是以反映人的超历史的自然本性的法律为基础的,是法律创造了产权,因而产权首先是一个法权概念,是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立法者创造的,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
③两者在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重大分歧。
由于马克思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因而对不同产权制度下的生产效率作了历史的分析,对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客观评价。而西方产权经济学对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研究是基于肯定私有产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充分肯定了私有产权的合理性和高效率,否定公有产权的科学性,与马克思的观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3)“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①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与传统公有制企业中存量资产凝固性的矛盾。
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处于分割的局面,并且以实物资产管理为主,必然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