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中国文化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谈中国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答案】中国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当首推“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因为它们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科学技术成就。
(1)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于公元4世纪传入韩国、日本,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结束了用羊皮书写的历史。
(2)指南针的传播
指南针在宋代己传入阿拉伯地区。公元1180年左右,指南针又从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人手中。正因为如此,才能有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并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3)火药的传播
约在13世纪左右,火药才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因那时的阿拉伯人称中国为“契丹”,故把中国传入的火药武器称为“契丹火枪”或“契丹火箭”。在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得到了中国的火器; 而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
(4)印刷术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在12世纪前后传入埃及,更早一些传入波斯。14到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欧洲同时流行。人类文明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而大大加快了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速度。总之,这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促进了思想的传播,火药把骑上阶层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2. 举例说明文化交流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文化交流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的,这主要表现在:
(1)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总是相互的、双向的
即使是两种文化有先进和后进之分,也是一种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并不是某一方总是影响者,只是某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可能大一些或小一些而己。成熟的或发达的文化,可能对尚未成熟或较不发达的文化影响大一些,反之可能小一些。但这也不是一种规律。后者对前者在特定阶段影响大一些的现象,也是可以在文化史上寻找到的。我们说,文化的品格应该是虚怀若谷,胸襟博大,能容纳异质文化中有益的东西,而不是居高自傲,颐指气使,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
(2)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多元文化,具有一种厚度、强度和融化力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外来文化,如犹太文化及其他周边民族的文化,都被中国文化逐渐吸收甚至同化的缘故。从另一方面来说,外来的异质文化要想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生根与发展,它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化,必须按照中国文化的生存机制逐步地改造自己,如同印度的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一样。即使是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文化,它也必须像利玛窦那样先学习中国文化,而后才能站稳脚跟。若是以强势压人,甚至明火执仗,蛮横无理,都是不可能在中国文化里存在久远的。
3.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为:
(l )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舞台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其东南濒临浩瀚无边的太平洋,而至西、至西南、至西北则居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在这样一个辽阔地域里生息的中华民族,有足够广阔的天地创造自己的文化,演绎自己的历史,它的文化创造无需借助他人的土地。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内敛性和保守性的环境因素。
(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复杂地貌和不同气候给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巨大影响,人们依据这些条件决定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中国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
(3)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山多水多。高山耸立,千峰竞秀; 河湖纵横,百川归海,构成一种气度非凡而又深刻隽永的山水环境。中国地名多因依山傍水而得,体现出中华民族依托山水的内在精神。
4. 怎样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
【答案】(1)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以汉字的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为基础的
①古人在创造这种方块字的时候,已经融入了中国人对造型美的基本见解,即结构平衡,线条流畅,整齐而有变化,均匀而有对比,这就给书法家提供了施展艺术才能,驰骋艺术想象的天地。
②汉字结构的写实主义和人体本位精神,使汉字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因素,因此书法家们在挥毫撒墨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据这就对美的感受,把存在的天地山川之美以及人物房舍之美与汉字的结构美紧密地结合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时,不仅要了解写书法的人,还要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
即运笔取势,力在其中,以笔法的曲直、行滞,章法的虚实、疏密,结构的奇正、主次,显示出“相反相成”的美感。
①“运笔取势”是指起笔要注意“逆”,结体要注意“违”,章法要注意“侧”即形成一定的势态。
②“逆”就是落笔要取逆势,又称“逆锋”,即欲行其右,先行其左; 欲行其下,先行其上,这就可以使笔画充满力感。
③“违”就是错杂、多样、变化、参差、互异,即“数画并施,其形各异; 众点其列,为体互乖”,但又要“违而不犯”,即不能杂乱无章。
④“侧”就是笔画和章法要多取侧势,因为侧势造成的美更富于变化。
总之,笔画不要雷同,不要呆板,要讲变化,讲互异,还有讲主次分明,叙事相间,刚柔并济,要讲究正中有奇,连中有断,连断自如,开合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