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政治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答案】尽管当代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可是,它们也有共同的特征,其主要是:
(1)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尽管不同的资产阶级政党可能代表着不同的资本财团或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的利益,可是,从总体上看,资产阶级政党无一例外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者。
(2)由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分子所组成。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大多由一些专业“党棍”为中坚,这些人熟悉资本主义政治规则,有较为丰富的党务经验,实际上控制并操纵着政党组织。
(3)以选举和议会斗争作为主要政治活动。由于资本主义政治代议制的确立,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大多在代议制的范围内运行,并以竞争政治职位和围绕议案、法案的斗争作为基本活动内容。
(4)组织体系大多比较松散,选举活动之外少有全党统一的政治活动。
2. 政治权力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答案】政治权力是指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中包含着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最主要的有:
①生产资料。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前提,而生产资料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力具有首要的和根本的意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②物质财富。物质财富的价值是抽象劳动意义上的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凝结,因此,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物质财富的累积就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物质财富的占有就意味着力量的拥有。同时,物质财富又具有使用价值,从物的方面来看,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解决政治力量形成和活动中的技术要求。从人的方面来看,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这就可以使物质财富的拥有者把他人利益与自己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社会政治力量在人力力一面的扩展。
③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暴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暴力具有相对严密的组织性。其次,暴力具有机动性; 再次,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此外,暴力还有明显的效果性。所有这些特性,使得暴力成为政治
权力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除此以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
(2)主观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①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就个人来说,其能力素质主要有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经验阅历、性格意志、分析判断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等。而对于群体来说,群体的能力素质是构成群体的成员智力和体力的总合,其主要包括群体的教育水平、心理素养、体能素质、文化传统、成就状况等等。
②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是其社会规定性和外部特征,个人的身份资格主要指个人的资历、所担任的职位、所具有的威望以乏某种血缘关系或法定关系的继承资格等等,个人身份资格就是人的社会政治角色。群体也有其特定的身份资格,其主要有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等。
③理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自己的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比对方力量的方式。
④组织。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机集合,但是,组织的力量不是该组织中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大于其全体成员力量的新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3. 简述政治革命发生的基本条件。
【答案】政治革命根源于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大量的新生社会阶层,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当僵硬的政治制度不能为新生的社会阶层进入权力层提供渠道时,就产生了政治危机,从而导致革命,这是革命的一般的制度背景。如果比较一下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还会发现若干不同的与相似的革命条件。政治革命发生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1)经济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条件是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地加强,使他们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均是如此。但是,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政治权力并以此来扩大财富。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时,经济条件都在改善,而不是恶化。
(2)阶级矛盾。社会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在革命前,在封建社会里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着对抗,在资本卞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对抗,革命成为必然。
(3)统治阶级腐败。在严重冲突时期,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衰败,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上层的某种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日。光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革命的到来通常是不够的; 要革命到来还须“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4)知识分子脱离政权。大批知识分子疏远了革命前的政权
4. 简要分析政党制度的含义。
【答案】(1)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2)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①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②各种不同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
③不同的国家政体
不同的国家政休规定着政党在不同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有不同的作用、作用方式和程序。在议会共和政体中,政党制度与议会制紧密相关,政党主要活动场所在议会,其主要活动力一式是竞争议席、控制议席,进而控制国家权力。
④不同的选举制度
对于选区的划分,议员的产生方法和得票数以及选举程序和计票方法等的规定,也会影响到政党制度的实际形态。
此外,影响政党制度的因素还有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结构、地域因素等。
(3)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二、论述题
5. 结合事例,论述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关系。
【答案】(1)概念区别
①政治革命是指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②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2)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前者是政治关系的质变过程,导致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 后者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或部分质变过程,促成政治体制的改进与完善。
(3)在严格意义上,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有着重大区别。
①从目标追求来看,政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现有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和政治制度的彻底变更。而政治改革则以不破坏现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前提,其目的是通过政治体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