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611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l],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2.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3. 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
【答案】(1)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例如,英语、汉语、日语为自然语言。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造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区别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算法语言
算法语言是计算机词汇,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其中高级语言又称为算法语言。常见算法语言有BASIC 、FORTRAN 、COBOL 、PASCAL 、C 、C++、JA V A 等。
4. 仿译词
【答案】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
. 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语素和组合方式)也移植过来。例如,“黑板”(英:black board)
“铁路”(英:railway ,法:Ferroviaire )
5.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
第 2 页,共 30 页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二、填空题
6. 有些方言中“花生”与“发生”听起来读音一样,而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这是因为[f], [x]在这种方言中是______,在普通话中______。
【答案】相同音位; 不同音位
[解析】[f], [x]在有些方言中读音相同,是因为这些方言中[f], [x]两个音属于同一个音位,不能区别意义; 而两者在普通话中发音不同,且能区别意义,所以它们在普通话中属于不同音位。
7. 汉语“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______。
【答案】量词,用于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转移
【解析】词义的变化只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
8. 跑材料、______、______。 跑商场、跑马都是______关系,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是______、
【答案】动宾; 目的; 处所; 工具
【解析】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和中性宾语。中性宾语又可以用来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等。
三、简答题
9. 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
【答案】歧义是由一个句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所形成的。歧义产生的原因从大方面讲可归为两类: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境歧义。
(1)口头歧义主要指同音造成的歧义。例如,
(2)书面歧义分为:
①词汇方面造成的歧义
a. 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我说不好(bu/bu轻声与否)。
b. 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
c. 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大门没有锁(锁:n/锁:v )。
②语法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词和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他要炒鸡蛋(炒鸡蛋为名词/炒鸡蛋为动宾短语)。
b.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进口彩电(动宾/偏正)
第 3 页,共 30 页 考试(期中/期终)。
c.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新(定)职工宿舍(中)/新职工〔定)宿舍(中)。 ③语义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连厂长都不认识(厂长可为施事,也可为受事)。
b. 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骄傲可指向老王,也可指向女)。 ④语境不同造成的歧义
指代不明、省略不明、范围不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等。
10.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是语言符号在音、形式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也存在象似性的现象,如拟声词的发音和自然界的声音、汉语的语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等。请谈谈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跟任意性是否矛盾,如何看待象似性跟任意性的关系?
【答案】(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②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象似性体现在语音的象似、词形的象似和句法结构的象似。
(2)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关系
象似性和任意性并不矛盾,二者的关系是:
①象似性虽然存在于语言中,但’已不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与任意性相比,它是第二性的。 ②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③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④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11.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
(1)安静、宁静
(2)反应、反映
【答案】(1)安静、宁静
①相同点
a. 从词性上来讲,二者都是形容词,都表示可以表示“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b.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二者都可以作定语,都可以修饰名词,构成偏正结构。还可以充当谓语。
②不同点
a. 从词义上来讲
第一,从理性义来看,“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比如说“大家安静一下”。“宁静”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和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比
第 4 页,共 30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