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4岁。发烧、头痛12小时,频繁抽搐、昏迷2小时于2月1日入院。查体:T38.5℃,BP45/20mmHg,脉搏细弱数不清,R30次/分,神志不清,压眶无反应,周身皮肤可见大量瘀点、瘀斑,双下肢皮肤瘀斑融合成片,中心颜色发黑,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从以上情况分析,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有() A.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中毒性菌痢。 流行性乙型脑炎。 感染性休克、DIC。 败血症。
关于血管扩张药降压的机制可能正确的是() 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 阻断了体内神经递质对血管壁上受体的作用,从而使血管扩张。 改变离子通道特性导致血管舒张。 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血管扩张。 内在拟交感活性,兴奋外周β受体。
一患者车祸后2小时送至医院,诉咳嗽、胸部疼痛。查T36.5℃,P130次/分,R3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晰,右胸部压痛明显,右肺呼吸音低,右下肢有骨折征。胸片示:右侧液气胸。如欲明确有无进行性血胸,则诊断依据不包括() A.脉快血压持续下降。 胸腔引流连续3个小时总量300ml。 Hb、RBC反复测定呈持续下降。 胸膜腔穿刺抽不出血,但X线示胸内阴影增大。 经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逐渐下降。
患者男,56岁,腹部阵痛,腹有肿块,大便变形,便中带血,间有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恶心、胸闷、口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型为() A.湿热郁毒。 脾胃不和。 瘀毒内阻。 肝肾阴虚。 热邪炽盛。
常出现“线样征”的小肠疾病是() 节段性肠炎。 淋巴瘤。 小肠吸收不良。 肠结核。 坏死性肠炎。
女,40岁,腹部不适。CT示胰腺略小,胰管轻度扩张,可见较多细微钙化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