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题库>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题库

问题:

[单选,B型题] 受者血液中若存在抗供者的抗体,常出现().

A . 亚急性排斥反应
B . 急性排斥反应
C . 慢性排斥反应
D . 超急性排斥反应
E .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患者心脏移植1个月左右出现排斥现象,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缓解,此为(). 亚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关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要求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一致。 其靶区内及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 是21世纪初主流放疗技术。 每个射野内诸点的剂量输出率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 对器官移动度较大部位的靶区优势明显。 患儿女,1岁。生后未接种卡介苗,体弱。近1个月持续咳嗽伴体温38℃左右,最高达39℃,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2cm,脾肋下1cm,颈淋巴结无明显肿大。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血常规、血培养。 病毒IgM、IgG抗体和结核菌抗体IgM、IgG。 血沉。 胸部X线片或胸部CT。 结核菌素皮试。 关于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其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一致。 要求其靶区内所有各点的剂量处处相等。 也称之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方法。 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属于(). 细胞免疫缺陷病。 体液免疫缺陷病。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 联合免疫缺陷病。 补体系统缺陷病。 受者血液中若存在抗供者的抗体,常出现().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超急性排斥反应是指血管化移植器官在血液循环恢复后短则几分钟至几小时,长则24~48小时内发生的不可逆转的体液排斥反应,其发生机制是预存于受体的移植物抗体。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周至数月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缓解。3.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术后数月至数年,免疫抑制剂治疗常无效。4.骨髓移植后,由于移植的骨髓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而且受体处于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此时供者的免疫细胞攻击受体,可出现肝脾大、高热、腹泻等现象,称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5.血液中存有微生物、移植物在切取和再灌注时造成的损伤也可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