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07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

【答案】(1)在AD-AS 模型中,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会对经济中供给带来影响,称之为供给冲击。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下面通过图说明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图 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过程

如图所示,假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均衡点为E 0。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导致AS 向左移动。石油价格上涨会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

①短期效应。石油涨价,对厂商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卜升,则总供给曲线由AS 0上移到AS 1与AD 0交于E 1点,物价水平提高,社会总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在本期内名义工资不变,导致实际下资的下降。

②中期效应。本期结束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产出水平下降,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充分就业量,名义工资下降,物价随之下降,AS 1曲线向下移动到AS 2。而且只要存在y 对y 0的偏离,就会导致AS 1缓慢向右下方移动下去,直到达到原有均衡点E 0。

③长期效应。经济在E 0实现长期均衡。此时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后,回到了最初的价格水平,但名义工资下降,进而导致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短期效应己经开始显现。首先,石油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

直接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而成品油支出是运输行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油价上涨对化工、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影响也很大。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醋、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并引起各类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大幅度上涨。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使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必然使这些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企业还因此而停工减产。

石油价格上涨还带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些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不亚于石汕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将影响这些行业进一步投资和发展,从而会对经济发展、就业、消费产生小利影响。

(3)从开放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油价格上涨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给亚洲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偿还外债、投资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石油价格上涨也可能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慢,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这对以扩大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还可能在发达国家引发汇率动荡,从而波及亚洲金融市场,并在贸易、投资等众多领域引起连锁反应。

2.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一国的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应该下降。事实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也确实体现了这一规律。但是中国的情况却似乎并不遵循这一规律。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8%,投资也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情况。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07年6月底,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失业人数近800万。请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失业现象表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规律。

【答案】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社会的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看好,企业需要更多的雇员,因而失业率应该下降。但我国在经济出现好的增长势头时,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因此该指标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

①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是城镇人日,因而将占我国人日总数很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外。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体制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占了70%左右,城市劳动力只占30%多。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不能统计,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具有局限一阵,

②大量农民工的存在。我国的农民工总数达2亿多,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实际上是城镇就业人口,但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工并不会登记就业和失业情况。因此即使我国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也不会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同样,当农民工失业时,从经济社会看,这应该反映在社会失业的统计上,但是他们并不会登记,因此也不反映在城镇失业人口上。

③即使城镇人口失业,也不一定会自愿登记失业。我国原先一直以工作单位为基本的社会纽带,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实际失业人员还挂靠在原国有单位上,而不会自愿登记失业。

同样,由于传统上认为失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很多实际失业的人员也不愿意登记,而愿意慢慢找工作。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实际上,我国的失业和隐性失业率远远高于4.1%。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除了受经济形势影响外,由于大量实际失业人口的存在,此指标更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认识程度的提高,更多失业人口愿意登记失业,这个因素就肯定会造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的提高,即使社会实际失业率水平降低了。

(2)从我国经济结构看,经济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失业率降低。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由于现代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即使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工厂也不需要多余的职工。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经济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其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的劳动弹性持续降低。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工业的技术水平调整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而我国工业占了经济总量的50%以上,在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大量采用新技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的情况下,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造成的冗余劳动力就被挤压出来,这种挤压效应很可能超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积极效应。

(3)从我国2007年的经济增长实质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积极效应有限。我国2007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能源行业、资源行业、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这些行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就业的拉动效用非常有限。对就业增长最有效的是服务业的增长,但2006年我国服务业并没有出现资本密集型行业那样快速的增长,这也解释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大量增长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本身的缺陷,由于受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由于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增长,我国完全可能出现经济和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增长的情况。

二、计算题

3. 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某经济的情况由以下方程和数据描述:

消费函数:c=40+0.8y

进口函数:m=30+0.2y

投资:i=25

政府购买:g=25

出口:x=100

求:(1)该经济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相应的贸易收支。

(2)使贸易收支平衡的产出水平。

【答案】(1)由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

解得均衡产出为:y=400。

,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