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中级财务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收入与利得
【答案】(1)收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増加。企业获取收入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入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増加。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増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等。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经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取的投资报酬,如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股票投资的股利收入等。现行会计准则采用的是狭义的收入概念。
(2)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増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具体分为: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3)收入与利得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积极利益的流入。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在于产生收益的业务性质,前者产生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比如主营业务、兼营业务等,后者产生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比如处置固定资产、捐赠等。
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答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进行计量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账面余额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应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増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上升的收益,将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贷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时,应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减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下跌的损失,将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借方。
3. 可变现净值
【答案】可变现净值是指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其实质上是指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环境下可获得的未来净现金流入,而不是存货的售价(市价或者合同价)。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应有可靠的证据,一方面要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另一方面要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实务中,企业应对直接销售的存货和用于生产的存货分别确定可变现净值。
4. 固定资产净额
【答案】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数包括固定资产净额、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清理四个项目。其中,固定资产净额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
余额。固定资产净额与固定资产净值的计算不同,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折旧后的余额,也称折余价值,是计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出售、报废、毁损等溢余或损失的依据,将其与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比较,还可以大致了解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5. 使用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和使用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答案】(1)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在有关法律中规定有最长有效期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这些无形资产,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受法律保护;有效期满时,如果企业未继续办理有关手续,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2)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相应法律规定其有效期限,其经济寿命难以预先准确估计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取决于技术进步的快慢以及技术保密工作的好坏等因素。当新的可替代技术成果出现时,旧的非专利技术自然贬值;当技术不再是秘密时,也就无价值可言。
二、简答题
6.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是指什么? 简要说明该方法对于报表的影响。
【答案】(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 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对外报告的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如果仍然以其历史成本计量,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
(2)这里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即按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存货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等)计算得出的期货存货价值。
这里的“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预计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当期取得的最可靠的证据为基础,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确定。
(3)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所列不的金额不会大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而且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所造成的损失计入了当期损益,因此,这种计价方法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能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的期末存货,使企业报表更为真实、可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正确使用。
7. 鉴证业务包括哪些内容? 鉴证业务按照保证程度分为何种保证? 审阅报告属于何种保证?
【答案】(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定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与其使用者对鉴定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
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遵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以及依据鉴证业务准则制定的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2)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两种。
①合理保证,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沦的基础。如在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计后的历史财务信息提供高水平保证(合理保证),在审计报告中对历史财务信息采用积极方式提出结沦。这种业务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②有限保证,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如在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阅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高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阅后的历史财务信息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有限保证),在审阅报告中对历史财务信息采用消极方式提出结论。这种业务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3)审阅业务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审阅业务相较审计业务而言程序有限,因而提供的保证程度也低于审计业务。因此,审阅报告属于有限保证业务。
8. 简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
【答案】(1)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如比率分析,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将财务报表信息转换成等)
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财务报告分析比财务报表分析范围更广。它不仅分析财务报表,也分析其他相关财务报告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财务分析的范围最广。财务分析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
,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包括比率分析、净现值法等方法)
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在分析起点、分析对象、分析方法以及分析目的上都有所区别。
9. 请简要说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含义,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当二者难以区分时,通常怎样处理?
【答案】(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