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615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经过经济政治斗争,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或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妥协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地位和资本剥削关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方式; 以普选制、议会制等形式为政治统治和治理社会方式; 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基本政权组织形式。在当今世界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
2.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3. 共和制
【答案】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共和制有多种形式,但它们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剥削阶级国家实行的共和制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①贵族共和制。一般由有任期限制的执政官作为国家的行政长官,虽然保留了公民大会并由它选举执政官,但公民大会只有认可元老院提出的议案的权力,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实际掌握最高国家权力。
②民主共和制。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机关是通过公民普遍参加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并有严格任期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4. 双轨制法院体系
【答案】双轨制普通法院体系,它多见于联邦国家。但是,并非所有联邦制国家的法院都是双轨制的。以美国为例,其法院体系由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两个相互独立的平行的体系组成。按照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在首都华盛顿设立最高法院,管辖以全国为区域的上诉案件。
5. 政治思想
【答案】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政治思想的主体是现实社会的各个成员;
②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问题的理性思考,是人们认识现实并同现实密切结合的手段;
③政治思想是客观政治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④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心理相比,它是一种显象的政治文化;
⑤政治思想是一种观念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
二、简答题
6. 简要分析政治心理的作用。
【答案】政治心理与政治生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政治心理来源于社会政治生活; 另一力一面,政治心理一经形成,就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能动作用。政治心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心理是政治关系的感知性反映,体现着社会政治的民意,影响着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①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其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心理感觉和感知;
②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基础,政治心理对于政治权力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反映着社会成员对于特定政治权力的人心向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权力的力量构成,在重要程度上影响政治权威和服从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在决定程度上影响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效力;
③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精神前提。特定社会政治心理及其心理定势,对于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高度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2)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府政策等政治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容、方向和方式。
(3)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和政治权力作用的依据
社会政治形势诸如社会利益和利益关系的状况,都会通过社会成员尤其是人民大众的政治情绪、政治态度、政治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政治心理现象构成了特定社会的政治气氛、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通过它们的变化,可以触摸到政治形势的脉搏,认清民意之所向,把握社会政治的发展趋势。
(4)政治心理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变革和发展,它本质上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造成的,而社会政治心理倾向则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心理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政治发展受到客观主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当客观条件具备后,人们对政治发展和变革的认识、情感、态度、愿望等主观心理因素,对于社会政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政治参与的类型和作用。
【答案】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
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力一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政治参与的类型
①根据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行为形态划分:
a. 自动参与。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b. 动员参与。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c. 消极参与。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 ②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同民主政治形态划分:
a.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政治参与同资本主义民主制密不可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一些表面平等、自由的原则就运用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公民政治参与的表层设施和机制。
b.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表达享有政治权利的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一定政治形式。
(2)政治参与的作用
①政治作用
a. 政治参与是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
b. 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其心理条件的。对国家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政治统治的承认,也就是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认可。
c. 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政治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对于政治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于政治管理主体的制约。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对公共利益和共同利益分配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也由此不断获得有关信息。
d. 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政治体制的宽容精神。公民还可通过政治参与成长为更具民主观念和民主能力的公民。此外,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
e. 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它可以增强政治稳定,也可以破坏政治稳定。
②社会作用
a. 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们表达利益要求的过程,它可以使得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以符合公民的愿望和需求的方式加以制定。不平等和挫折感既是政治参与的动力,又是政治参与需要克服的问题。
b. 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判断政治参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根据政治参与的内容及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公民参与的成本一一效益选择,可以影响到经济政策中的资源配置与社会效果,决策中的选择与结果直接挂钩,会迫使公职人员的政策行为合乎经济效益的原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