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南方来说,更是如此。中国南方地区的全面开发始于唐代,唐代南方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后来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固然,促成唐代南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而本文旨在探讨唐代流贬官吏与南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
流贬制度,其本意是对犯有过错或违反法律的政府官员的一种惩罚,但是在唐代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到唐后期,流贬制度发展成为朝臣在政治斗争中用来打击政敌的工具。有唐一代,流贬官吏数量庞大,且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由于其本身政治、文化素养较高,在流贬官吏大规模进入南方地区后,势必对南方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绪论外,本文包括三部分。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唐代南方流贬官吏的基本概况。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阐述了唐代“南方”的历史内涵,初步论证了唐代南北分界线和南方的基本区域,唐代大多以长江为南北分界线,但也有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论述了唐代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概况及其在唐代历史地位的变迁,唐代南方的经济、文化地位变得愈来愈重要。另外,本节还揭示了唐代社会普遍的南方观,由于唐代具体的社会情形,以及受到传统的南方观的影响,唐人普遍认为南方是荒远、卑湿、多瘴之地,因此,唐人多视至南方为畏途。第二节论述了唐代南方流贬官吏的基本概况,厘清了流官和贬官两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流放是对官员的刑事处罚,贬官则是对官员的行政处罚。流官需要除名,贬官则仍然是官员队伍的一员。本节还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的地域分布特征及其历史地位,就南北方来说,流贬官吏主要分布在南方,南方流贬官吏的数量远大于北方;就南方内部来说,流贬官吏分布亦相对比较集中,流官主要分布于岭南、黔中、剑南三道,贬官主要分布于岭南、江南西、江南东、山南东四道。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与南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所推行的善政,善政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二节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大量兴修水利,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所进行的兴修水利活动,不仅扩大了南方地区农田灌溉面积,提高了防洪抗灾的能力,为南方农业的发展、农业的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直接增加了南方的耕地面积,使唐中叶后南方容纳大量的北方移民成为了可能。第三节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开垦荒地,南方荒地的开垦,扩大了耕地面积,不仅满足了百姓基本的粮食需求,还给政府创造了赋税来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四节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进行的解放奴婢事业,流贬官吏在南方所采取的限制、放免奴婢的措施解放了劳动力,扩大了国家编户人口,增加了政府劳动力和财政税收。在经济方面,唐代南方流贬官吏采取的改善吏治、革除弊政,大量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以及解放南方奴婢等一系列的措施无疑促进了唐代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与南方文化发展的关系。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发展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兴办官学、举办私学和奖掖后进,这些举措推动了南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南方民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南方科举的发展与进步,为后来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第二节论述了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进行的移风易俗和改造民居活动,唐代流贬官吏在南方进行的移风易俗活动,革除了南方地区一些陋俗,净化了社会风气,改良了社会风俗,提高了当地的文明程度。流贬官吏在南方所进行的改造民居活动,通过变草屋为瓦房,减少了房屋发生火灾的隐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流贬官吏改造民居,把北方房屋建造和烧瓦技术传播到了南方,改变了南方居室建筑结构。第三节论述了唐代南方流贬官吏与中原文化的传播,由于唐代南方流贬官吏整体上文化素质较高,他们的南来,无形中传播了中原文化,提升了南方地区的文化品位,对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契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