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B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整体与部分
【答案】(1)内涵
①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一与多,是一对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法范畴; ②整体是指若干对象(或单个客体的若干成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③部分是指相对于这种整体来说的个别对象。
(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对立和互相依存。具体表现为:
①整体与部分互为条件
a.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b. 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
②整体与部分互相包含
a. 整体包含部分,整体由部分组成;
b. 部分包含整体的基本因素,部分是一具体而微的整体。部分映现整体
③整体与部分互相转化。
a. 最简单的转化是地位的转化,即一个整体对包含着它的更大的整体来说就是部分,一个部分对它的组成部分来说则是整体;
b.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真实的互相转化是一个部分变成与它的整体并列的另一整体,一个整体变成与它的部分并列的另一部分。
④整体不等于部分
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从哲学上加以全面概括,这里有三种情况:
a.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不是功能大小问题;
b 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c. 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方法论意义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式的客观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它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中要注意调整局部之间的关系,更要注意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某一局部的研究和把握。这一观点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普遍意义。
2. 为什么说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
【答案】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制约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原因在于:
(1)物质生产实践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进行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产政治的、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等各种活动。离开了生产实践,就不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他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物质生产实践为人类从事其他活动提供物质的和时间的条件,物质生产实践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类政治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发展的程度。
(2)物质生产实践是制约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的决定性因素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及其发展的状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亦即受着物质生产实践的制约。
(3)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决定力量
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表现与结果。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不仅引起社会形态的量变和进化,而且最终会导致社会形态的质变,导致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的转变。
(4)物质生产实践规定着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状况
物质生产实践是使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准。它作为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方式,是人的主体性的基本根据,并集中地表现着人的本性,规定着认识能动的社会存在物以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存在状况。
总之,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形式,也是认识和理解人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关键,是认识和理解社会一切现象的总的根据。
3. 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阶级斗争是指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其中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和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或伟大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把人类社会从一个较低的社会形态推进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
(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出于它的本性,总是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无偿地占有他们的剩余劳动,有时甚至侵吞他们的必要劳动,使劳动群众无法生活下去,社会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被剥削阶级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迫使剥削阶级节制剥削欲,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3)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与以往所有阶级不同,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下解放出来。所以,与以往所有的阶级斗争不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将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导致物产季节和全人类解放。
总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深入考察不同阶级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分析现实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以及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正确理解国际阶级斗争与国内阶级斗争的关系,从而把握阶级斗争规律及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正确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4. 现实的东西就是现存的东西吗?
【答案】(1)现实性
现实性(或现实)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2)现实和现存的东西的区别
①现实的东西不仅是现存的,而且是合乎必然性的。一个事物,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必然性,迟早会变成现实。现实不仅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而且包括事物的种种联系。
②现存的东西未必都是现实的,那种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现存的东西就不是现实的。例如:由于历史的和当代的种种原因,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封建残余的因素。它们虽然是现存的,但早已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依据,因此决不是现实的,而是应当消除的东西。
5.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而且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
(1)近代自然科学的第一阶段(15世纪后半期~8世纪末)
这一时期,数学成为解释自然现象的根据,实验方法得到确定,近代的生产本身成为自然科学的工艺学运用。这些成就不仅推翻了传统的自然观念,沉重地打击了神学世界观和蒙昧主义,而且极大地推进了近代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变革。
(2)近代自然科学的第二阶段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一些以研究自然界发展过程为特点的新的学科相继产生和发展起来,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作为自然科学重大成就的“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它们的创立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沉重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随着自然科学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