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软件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计算工作在1200nm 到1400nm 之间以及工作在1400nm 到1600nm 之间的光波的频带宽度.。假定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为

【答案】由公式可得则

1400nm 和1600nm 波长之间的带宽为

2.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封装成帧,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案】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将发生帧数据错误,造成数据混乱、通信失败。

3. IGMP 协议的要点是什么?隧道技术在多播中是怎样使用的?

【答案】(1)IGMP 协议的要点:

①IGMP 是用来进行多播的,采用多播协议可以明显地减轻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消耗,IP 多播实际上只是硬件多播的一种抽象;

②IGMP 只有两种分组,即询问分组和响应分组。IGMP 使用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但它也向IP 提供服务;

③IGMP 属于整个网际协议IP 的一个组成部分,IGMP 也是TCWIP 的一个标准。

(2)隧道技术的实现:当多播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运行多播路由器的网络时,路由器就对多播数据报进行再次封装(即加上一个普通数据报的首部,使之成为一个向单一目的站发送的单播数据报),通过了隧道以后,再由路由器剥去其首部,使它又恢复成原来的多播数据报,继续向多个目的站转发。

4. 图表示了各应用协议在层次中的位置。

(1)简单讨论一下为什么有的应用层协议要使用TCP 而有的却要使用UDP?

(2)为什么MIME 画在SMTP 之上?

(3)为什么路由选择协议RIP 放在应用层?

第 2 页,共 31 页 1200nm 和1400nm 波长之间的带宽为

【答案】(1)应用层协议根据各自功能的需求,有的需要使用面向连接的TCP 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如FTP , HTTP 等;而有的协议使用无连接的UDP 服务,提供比较灵活的服务,如DHCP , SNMP 等。

(2)MIME 协议是扩展了的SMTP 协议,是基于SMTP 的,所以要放在SMTP 上面。 (3)由于RIP 协议是基于UDP 协议而创建的,所以RIP 协议应该放在UDP 协议的上一层,即应用层协议。

5. 用ASN.1基本编码规则对以下数组(SEQUENCE-OF )进行编码。假定每一个数字占用4个字节:2345,1236,122,1236。

【答案】整个的编码为:

6.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案】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进,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迅速、可靠。

分组交换的缺点是分组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7.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案】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不行的。因为只有对分组和确认分组进行编号,接收方才可以识别出重复帧,发送方才能明确是哪一个发送出去的分组收到了确认,而哪一个发送出去的分组还没有收到确认,所以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应当使用编号。

第 3 页,共 31 页

8.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案】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

1983年,TCP/IP组交换网ARPANET 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

协议成为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在1983至1984年间,因特网形成;

第二阶段是3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从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 )就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是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大致将因特网分为以下五个接入级:第一级是网络接入点NAP ; 第二级是由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第三级是地区ISP (商用的、国家的);第四级是本地ISP ; 第五级是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 机上网用户。

9. TCP 在进行流量控制时是以分组的丢失作为产生拥塞的标志,有没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如有,请举出三种情况。

【答案】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例如:

①IP 数据报已经到达终点,终点的缓存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此数据报;

②当IP 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片,但其中的一个数据报片未能及时达到终点,而终点组装IP 数据报已超时,因而只能丢弃该数据报;

③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经过一个局域网的网桥,但网桥在转发该数据报帧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差错空间而只好丢弃。

10.假定要从已知的URL 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的IP 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试问:除HTTP 外,还需要什么应用层协议和运输层协议?

【答案】假定要从已知的URL 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的IP 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则除HTTP 外,应用层还需要DNS 协议,而运输层需要UDP 协议(DNS 使用)和TCP 协议(HTTP 使用)。

11.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案】如图所示,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1)源系统:一般包括源点和发送器两部分。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又称为源站或信源;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2)目的系统:包括接收器和终点两部分。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信息,又称为目的站或信宿;

第 4 页,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