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改土归流”
【答案】“改土归流”是指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
,云贵总督鄂尔泰数次上书,全面阐述改土归流的必要,奏请立即的政治改革。雍正四年(1726)
推行。雍正帝命其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同时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 东厂与西厂
【答案】东厂与西厂是明代的官署名,是明代特务政治机构。东厂的创建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朱棣为了巩固政权,在迀都北京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最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力,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东厂番子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搞得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引起朝野反对,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又一度恢复,刘瑾被诛后,即废。
3. 《九章律》
【答案】《九章律》是指汉初萧何制定的法典。刘邦入关之初的约法三章,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仅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临时措施。高祖立汉,天下初定后,刘邦认为“三章之法,
,故萧何奉命改革秦政,制定《汉律》不足以御奸”。他除去秦律夷三族及连坐法,在此基础上,
又增加《兴律》、《户律》、《厩律》三章,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
4. 三藩之乱
【答案】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耿精忠被封为靖南王镇守福建,尚之信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史称“三藩”。康熙帝借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之机,于1673年下令“撒藩”。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接着尚之信和耿精忠起兵响应,广西、四川、湖南的一些督抚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帝经过8年的斗争,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 总督
【答案】总督是指清朝地方军政大员。一般两省或三省设一总督,每省设一巡抚,无巡抚省份,由总督兼理。总督官从正二品。乾隆时全国共设有八个,即①直隶总督,管辖今河北省及内蒙古一部分地区,驻保定;②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江宁;三闽浙总督,管辖福建、浙江二省,驻福州;④两湖总督,管辖湖南、湖北二省,驻武昌;⑤陕甘总督,管辖陕西、甘肃二省,驻兰州;⑥四川总督,驻重庆,又驻成都;⑦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二省及南海诸岛,驻广州;⑧云贵总督,管辖云南、贵州二省,驻贵阳,又驻云南。八大总督中,
直隶、四川总督各兼其省之巡抚事,陕甘总督亦兼甘肃巡抚。至光绪末年,又増设东三省总督,合为九督。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握在手上的。
6. 王莽改制
【答案】王莽改制是指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其主要内容是:王田、奴婢政策、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更易名号等。由于政策多处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导致新朝的灭亡。
7. 国野制
【答案】国野制是指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产生于周初的武力征服。国是统治宗族聚居的城郭和郊区,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国人是贵族的远系旁支,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享有一定的
,权利。其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是“执干戈以卫社楼”是军队的主力。野则是被征服者散居的鄙野。
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包括殷商等诸多古老部落的后裔,还有迁徙到内地的周边民族成员、流亡人口等。其义务则是农业生产,他们是井田制下的劳动者,以助耕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负担劳役地租。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
8. 长平之战
【答案】长平之战是指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后耗时三年。公元前260年,秦攻韩,义与赵国争夺韩国的上党郡。秦赵两军在长平展开决战,秦将白起击破赵军主力,杀赵将赵括,大败赵军。赵军损失四十万余人,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再与秦国抗衡。此战后秦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其统一中国的进程。故此战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9. 禁军三衙
【答案】禁军三衙是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分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唐后期,习惯称藩镇的亲兵为牙(衙)兵,五代至宋的皇帝多半是由藩镇而夺得帝位,故相沿称为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衙各统一部分兵力,以便互相制约,其目的是为提高和巩固皇权,防止武将专权;南宋初,虽恢复三衙,但已无权管辖全国军队,三衙的军队仅为驻守临安的三支大军。
10.石渠阁会议
【答案】石渠阁会议是西汉宣帝时期召开的一次经学讨论会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
,宣帝召萧望之、刘向等儒生,汇集长安后,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甘露三年(前51)
,亲自作总结。会议情况后曾经汇集成了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宣帝“称制临决”
《石渠奏议》一书,又称《石渠论》。石渠阁会议以后,宣帝增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等博士。
二、简答题
11.简述孔子生平及其思想。
【答案】(1)生平:
孔子(前551年~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本是宋国贵族后裔,曾祖孔防叔避祸迁居鲁国。父叔梁给为武士,少贫且贱,及长曾做过管理牛羊的“乘田”和管理仓库的“委吏”之类的小官。勤而好学,相传曾经问礼于老子,学琴于师襄。30岁后聚众讲学,后周游列国,鲁定公九年(前501年)任中都宰。十年鲁齐夹谷之会相定公。旋任大司寇之职。十二年因政治主张与当政的“三桓”不合,遂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终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回到鲁国时年68岁。四十岁时聚徒讲学,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整理研究古籍图书《诗》《书》
,并把鲁国史记加以整理删定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周易》
(2)思想:
,①宣传“仁”的学说,强调忠孝宽惠等内容,认为“仁”即是“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亲善协调,贯彻仁时,要以“礼”为
主要依据,故说“克己复礼曰仁”。
②沿习西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注重人事,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既不否定也不肯定。但是孔子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放在优先的地位,树立起了儒家重视人世的一贯传统。
③政治经济上要求当政者施行教化与宽容政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人民对上要顺从和易使,反对犯上作乱,提出君臣父子各守名分的主张。
④在教育上则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态度上面则主张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路径,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