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答案】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下面用图来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图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纵轴P 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 为总需求曲线,AS 图中,横轴Y 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

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 起初呈水平状,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在图中,产量从零增加到y 1,价格水平始终稳定。总需求曲线AD 1与总供给曲线AS 的交点E 1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 1,总产量水平为Y 1。

当总产量达到y 1以后,继续增加总需求,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所谓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图中总需求曲线AD 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AS 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总需求曲线AD 2与总供给曲线AS 的交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 2,总产量为Y 2。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图中总需求曲线AD 3同总供给曲线AS 的交点E 3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 3,总产量水平为y f 。价格水平从P 1上涨到P 2和P 3的现象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 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例如,上图中总需求曲线AD 3提高到AD 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y f ,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 3上涨到P 4。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

2. 根据储蓄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请解释为什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使人们的消费倾向更加稳定?

【答案】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与绝对收入假说不同的是,生命周期消费理沦认为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还会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人的一生中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具体而言,年轻时和年老时,消费倾向较高; 壮年时和中年时,消费倾向较低。

一个社会中,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他在工作期的储蓄,增加消费。这样就不会出现中年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存钱防老的状况,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人们一生的消费倾向将变得更加稳定。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因为没有保障而变得不稳定。

3.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恒等于售出的总销售量,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态,这中间有什么矛盾吗? 简述其中的道理。

【答案】这中间没有矛盾。分析如下: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销出的总销售量,是实际发生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也就是事后发生。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事后的总产出和总供给必然相等。而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计划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对国民经济核算可以用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一国生产总量,支出法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四方面的总和,实际上反映的

,是经济体的总销售量。由于任何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要销售出去(存货投资在广义的总销售量中)

用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必然相等。因此,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

而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会意愿的供给和需求。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企业意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恰好提供给居民,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时,即意愿总供给不等于意愿总需求,就会出现非意愿的投资或者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物价和

国民产出的变化,社会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原则导致一年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但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4. 说明一国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答案】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该国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在这样的假设下,所考察的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 w ,即r=rw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套利资本的存在使小国利率与世界均衡利率水平保持一致。r=rw 代表一个假设:国际资本流动之迅速足以使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

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时,对汇率产生了向下的压力。为了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引起货币收缩,导致图中的LM*曲线回到其初始位置。因此,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图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扩张

二、论述题

5. 1965年,美国经济在接近其潜在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约翰逊总统面临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是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请使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框架对上述情况加以分析,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答案】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使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最终使物价水平上升过快,产量增加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