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波兹南事件研究

关键词:波兹南、苏联、民主、抗争、社会转型

  摘要


本文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苏共二十大后波兰社会及人民的反应。斯大林逝世及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对卫星国波兰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苏联自身,尤其是苏共二十大后“秘密报告”在波兰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斯大林的逝世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在苏联表现为一种高层对政治体系调整和改革的尝试,它是政治领导人平息社会不满情绪,解决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一种努力和策略。但是这一调整和改革在波兰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它削弱了人民对斯大林模式的恐惧,激起了人民反抗现存制度、公开表达自己思想和要求改变现存社会生活的浪潮。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解冻”时期波兰人民的反应。1956年5月,奥波莱省西里西亚镇一位工人的话“在今天的波兰,我们能感觉到吹来了一股真正自由的微风”,非常形象地表达了波兰人民当时的真切感受。人们对斯大林模式的支柱——安全局,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揭露,同时人们表达了要求改变统一工人党统治及要求恢复宗教传统的愿望。在波兰群众的眼中,赫鲁晓夫的上台给波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线希望。
第三部分结合整个波兰这一时期的现状,论述了波兹南事件爆发的原因和它对波兰社会的影响。从表面看波兹南的爆发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其实这一表象突出反映了波兰人民长期以来渴望获得独立自主的迫切期望和他们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压抑。
第四部分通过对从六月到十月群众游行中出现的涂鸦、传单、匿名信等资料的研究,总结了波兰群众的各种要求和心声,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波兹南事件并不是一次事件,并不是一次反抗运动,它是波兰群众反抗运动的开端和起点。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进一步挖掘,我们可以得出六月事件是十月事件的前奏和序幕,直到哥穆尔卡重回政坛,波兰群众反抗运动才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同时,这一阶段,苏波之间也出现了对话和交流增多的趋势。
第五部分从出人意料的赫鲁晓夫及其苏联领导人造访八中全会一事说起,虽然哥穆尔卡及波兰领导集团的成功斡旋避免了苏波之间的冲突,但是他们身后波兰群众强大的支柱力量却不容忽视——各地区的人民通过游行、集会等活动反对苏联对波兰的控制和干涉。八中全会后波苏之间开始的对话和谈判,解决了苏波之间的许多敏感问题,它是苏波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所有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大大缓和了波兰公众的情绪,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了解,为在双边关系和华沙条约范围内正常、平等的关系创造了条件;最重要的是波兹南事件也是波兰民主化征程上的破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