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波普尔和康德是西方哲学史和科学方法论史上两位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创立其科学发现的猜想──后驳方法论时,深受康德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继承并发展了康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选此题目的动机及研究背景。康德认识论的总问题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如何可能,”对此问题的解答建立起了他的先验逻辑的科学方法论。他的思想和方法成为现代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家的重要思想来源和背景参照系。波普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科学知识如何增长”,对此问题的解答建立起了他的猜想一反驳方法论,促进了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波普尔从康德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康德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我觉得探讨这些问题对了解近现代西方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线索,启发思想,开阔视野,更深入地探讨哲学和发展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解。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而且,尽管众多的研究者对波普尔与康德作过比较研究,但从方法论角度进行比较的却见之甚少,本文从方法论角度进行探索,力求作点有益的工作。这也是本文较新的一面,也是写作本文的动机。 第二部分,康德科学方法论的实质和核心。科学方法论总是和认识论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康德正是通过过解答其认识论基本问题,建立起了先验逻辑方法论。 在认识论中,康德强调主体在科学认识中的能动创造作用,把主体的能动创造看作科学知识的先决条件和根源。其认识论的中心思想是:科学知识或理论是主体能动创造的产物。 在方法论中,康德强调主体的先天理智的创造力是第一位的。在自然界面前,人绝不是消极的直观者,而是主动探索的能动主体。认为自然的条理,秩序和统一,规律是主体建构起来的,主体把他所具有的某些先天认识形式与来自自然界的经验事实综合起来,创造出规律加于自然界,使自然科学知识成为可能。他的科学方法论的实质和核心是突出了立体的创造作用,“人为自然立法”。 第三部分,康德认识论基本问题的提出对波普尔的启示。康德基本问题的提出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是牛顿力学。康德与同时的人一样,对牛顿理论深信不疑。怎样从哲学上为牛顿理论奠定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是当时自然科学向哲学提出的迫切问题。牛顿理论无可置疑,而且康德深信其普遍必然和有效性,这就决定了康德的问题不是是否可能,而且如何可能。 康德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深深影响和启发了波普尔。波普尔从中受到的启示是到哲学之外寻求迫切而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植根于哲学之外的那些迫切问题或哲学深深扎根于哲学之外的问题”的深刻见解,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它不仅带给我们方法的启迪,也加深了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认识,这是本文的新意之所在。 第四部分,波普尔对康德科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波普尔对康德的继承表现在,强调主体能动作用,发展表现在,把科学看作一个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首先,在科学的来源和基础上,波普尔主张“理论先于观察”,观察总是伴随理论,观察中渗透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的演绎检验法。着重强调科学的创造性,从根本上突出了科学知识形成中主体的能动创造,回应着康德的思想。 其次,在理论的来源和对理论的理解上,康德把理论看成是内在于主体的先天原则综合感性经验的产物,认为理论有永真性。波普尔认为理论是我们的发明,是我们智力活动的产物,来自科学家的灵感,显然在强调主体的能动创造。同时,波普尔把理解为对实在的大胆猜测,具有易错或可错性。这里,波普尔抓住了理论的假说本性并予以强调,倡导科学的创造和批判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同时也是对康德思想的发展。 再者,在科学增长和进步问题上,波普尔明确指出科学知识增长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由于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限制,这一问题远在康德视野之外。科学的发展,爱因斯坦对牛顿的扬弃,使波普尔认识到科学必须增长和进步这一科学的根本特征,提出了超越康德的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途径或模式,建立了“猜想──反驳”方法论。他对其基本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知识依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通过不断猜想、创造假说和反驳,清除错误得以增长。强调科学家主体在知识增长中的创造作用,继承了康德并将康德思想具体化。这也是本文的新意之所在。 第五部分,结论。波普尔在建立其“猜想──反驳”方法论时,继承并发展了康德科学方法论,尤其是把发展思想彻底运用于知识的增长和进步,使科学成为不断有所发现,永不停息的过程,大大扩展称深化了康德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康德基本问题到波普尔基本问题,从康德方法论到波普尔方法论,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巨大发展,这个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的。它充分证明了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的哲学原理,也充分说明了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趋势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