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
【答案】(1)时代背景
苏共“二十大”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思潮流行。人本主义思潮的各派别哲学家,都推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借以贬低和否定马克思晚期成熟著作的意义。他们认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高于晚期著作,并用《手稿》的人道主义理论说明整个马克思的思想。当这种人本主义被严重泛化时,资产阶级学者则趁机利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来攻击马克思主义,举起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大旗。因此,阿尔都塞提出要“保卫马克思”,以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
(2)基本内容
①两个阶段
阿尔都塞以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把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划分为两大阶段:1845年以前是“意识形态”阶段; 1845年之后是“科学”阶段。
②“意识形态”阶段
阿尔都塞完全否定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他认为,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论上的断裂”,在这“断裂”前后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尽管有一些与马克思后期的理论相接近的思想,但由十这些思想受制于“人道主义”这一“总命题”,因此不能把它们列入马克思主义的范围。对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不能部分否定,而应全盘否定。
③“科学”阶段
阿尔都塞指出,1845年之后,马克思同人道主义决裂,包括同自己早期的人道主义理论决裂,同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决裂,制定出建立在崭新概念基础上的历史理论和政治理论。阿尔都塞是用意识形态与科学这两个基本概念来表明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的“断裂”的。
(3)评价
阿尔都塞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纯洁性的愿望出发,用“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区分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既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又力图避免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阵营内的教条主义,表现了他坚持探索真理的理论勇气,但他把“科学”阶段和“意识形态”阶段绝对的对立起来了。
2.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答案】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旧哲学,他们掩盖其阶级实质并局限于抽象的理论主题,只要求在理论上解释世界。
(1)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旧唯物主义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各种唯物主义,如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不完备的。具体表现为:
①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原始的实体即原子,认为它具有广延性、不可分性、不变的质量、运动等特性。这实际上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用物质系统某一层次的某种具体形态(如机械运动)或某种属性来定义物质,把它归结为万物的本原,不了解哲学的物质范畴应是概括物质世界所有层次、一切运动形态和共同属性的最高抽象。
②关于存在着某种“物的不变的实质”和“终极的、绝对的实体”的猜测,也带有某种先入之见和主观武断的性质,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这种思想方式不了解运动、发展、变化是世界的本质,而是企图找到不变的终极形态。
③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不彻底、不完备的,它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因而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不能解释社会运动的物质性。因此,旧唯物主义每每在接触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时,就滑向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的缺陷
①现代哲学唯心主义为了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宣扬精神一元论。
②唯心主义者继承贝克莱的思想,直接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说物质是“无”,完全否定了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③歪曲现代物理学的成就,用相对主义的诡辩方法来否定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3)评述
全部旧哲学一一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完全不了解作为“感性活动”的人类实践。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个著名论断,引导了一场哲学史上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决定性奠基的确切标志。
3.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是什么?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指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及其实在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对立统一规律
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固有的。实践活动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只有把联系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矛盾的关系,把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双力看作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才能理解和说明客观事物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而自我运动的,才能理解和说明人的活动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而自我发展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作为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说明联系与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因此,它必然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作为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把握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辩证法是人的认识活动所固有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关系,都是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就是要以概念的矛盾运动去反映、表达“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运动,因而矛盾分析法作为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给人们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对命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与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4)辩证法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决定着事物从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推动着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在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方式促使着事物的不断发展。人对世界的这种否定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最深刻、最复杂的矛盾关系,它本身就构成、包含并体现着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因此,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的唯物辩证法本身必然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4. 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答案】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对应范畴,它们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 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 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3)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 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和牺牲,但一般说来,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