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667音乐理论综合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风俗画

【答案】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如辽阳、望都等地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成功的风俗画,描绘的是健康自然的社会风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画像石、画像砖、北宋张择端《清明上可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建国后的风俗画,反映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2. 颠张狂素

【答案】颠张狂素即为唐代书法家张旭与怀素之并称。在历史上有一定书法艺术地位。张旭,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有“张颠”的雅称,代表作《古诗四帖》。怀素,其草书如风,奇幻变化,舒展自如,飘逸自然,用笔有“风趋电疾”之势,世称“狂素”,传有《自叙帖》、《食鱼帖》等。

3. 决澜社

【答案】“决澜社”是西洋画团体,1931年9月由庞薰某、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组织过多次展览,1935年自行解散。决斓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起步具有开创意义。

4.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艺术家,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别度为僧,号弘一法师。李叔同早年的书法由篆入隶,致力于魏碑,颇得《张猛龙》、《始平公造像》体势,体健潇洒,才情毕现。出家后阪依行书,字取长势间架单纯,线条稚拙藏锋,风格平淡、恬静、冲逸,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晚年之作愈加笔笔气舒,笔笔锋藏,笔笔神敛,具有敛神藏锋,定慧于心的气韵。音乐作品有《送别歌》、画作有《自画像》。其清净无为的艺术格调恐后人难以企及。

5. “清初四王”

【答案】“清初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四王”一派的画家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董其昌的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对古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

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

6. 釉陶

【答案】釉陶是指低温船釉表面有釉的陶器,胎质教坚硬,胎作灰白色,表面有一层灰白或青黄色的透明釉,火候高达千度左右,叩之有金石声,不易吸水,接近瓷器,因此也称原始瓷器。东汉是釉陶最发达的时期,釉陶器的种类有壶、蹲、罐、洗、博山炉、瓶等,还有坞壁建筑模型和俑人、猴、鸭、狗、鸡等陶塑; 此外,新出现了黑色釉。

7. 仰韶文化

【答案】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绳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支主干,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8. 蔡元培

【答案】蔡元培,字鹤卿,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他认为美育具有普遍性、超越性。他的“美育代宗教说”的观点要求新式教育从宗教垄断和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使美育成为新式教育方针中的独立内容。蔡元培并不赞成凭着感情去研究宗教而是主张采取客观的态度。“美育代宗教说”的中心论点是希望以美育来陶养人们的感情,把美育当成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二、简答题

9. 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

【答案】(1)“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指绘画时要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人物的“神”

(2)含义:

①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

②顾恺之主张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想象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

(3)具体做法:

①画人物传神,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顾恺之认为只有将人物的神情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能算是一幅传神的作品。

②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在画谢媲像于岩壑中时为了突出人物的

性格志趣将其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好像春蚕吐丝那样自然流畅。

(4)意义:

①顾恺之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以“传神”的形式进行绘画,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建设,说明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这种思想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的技巧不断的提高,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②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对当今画家创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神”,不是什么玄虑空洞的东西,而是画家通过画面向观者倾诉自己的真切感受,是画家生活素养和技术修炼的结果。中国画家正是在探索“神”的基础上,把中国画创作逐渐推向了辉煌。如果撇开对顾恺之“神”的探索,就不能理解其“体态”和“气势”的理论依据及其重要性。

10.简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答案】“扬州八怪”是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存竞争中,烙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绘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显露,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文人写意画。

11.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答案】《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书中除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

(1)《画品》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

(2)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标准“六法”,即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3)《画品》以绘画“六法”为理论核心,“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谢赫的《画品》及“六法论”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12.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

【答案】宋代院休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深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中既有精工富丽、设色浓重,表现宫廷中奇禽名花的黄氏体,也有清淡疏朗、淡彩着色,描写败荷亮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