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 世界多极化

【答案】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4. 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二、简答题

5.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什么?

【答案】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卞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3)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科学的内容,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以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

(4)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 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大众的文化方向。

6. 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落实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3)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4)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7. 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案】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鉴于过去只重视扩大公有资产在数量上的优势,不注意质量的提高,党的十五大特别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起卞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3)在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条件下,只有强调质的提高,努力使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加强科学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样的数量优势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坚持主体地位。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竟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就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哪些?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2)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案】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包括:

(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根据这一规律,当上层建筑不适合基础的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2)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体制)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 ①党政不分,既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又影响党对大政方针的领导和自身的建设;

②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

③干部制度不健全,在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奖惩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能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