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客里空”

【答案】“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中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2. 《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与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三十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3. 《香港华字日报》

【答案】该报于1872年4月17日创刊,由陈霭亭创办、英文《德臣报》馆出版发行。前身是英文《德臣报》的中文版一一《中外新闻七日报》。宗旨:“期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俗,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而奋其爱国之念”。以报道船期、货价、行情等商业信息为主。《华字日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香港著名商业大报之一,直至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时,才被迫停刊。前后达77年之久。

4. 《中国报学史》

【答案】戈公振是一位有革新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大学教授和卓有成就的新闻学专家,他的《中国报学史》影响非常深远。《中国报学史》全书共6章,其基本内容如下:①第1章绪论,阐述报学史的定名、报纸的定义以及本书编辑方法。他指出:“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学问也。”这个定义,明确认定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②第2至6章,分别就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现状等阶段,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

历史。《中国报学史》的学术价值:①本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②明确认定报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③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历史,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分类,为中国报刊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因此,本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

5. 蒙太奇

【答案】蒙太奇是指根据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逻辑以及观众的收视心理,将前期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按照既定的构思组接起来。英文名称Montage ,来自法文Monter (组接),最初是建筑学术语,意为组合、构成、装配。早期电影严格来说没有蒙太奇,一般认为是美国导演大卫·沃克·格里菲斯是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的人。蒙太奇既作为一种画面组接剪辑技巧存在,一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影视美学的思维观念,贯穿于创作活动从构思选材到拍摄制作的整个环节。

6. 刘煌生被杀案

【答案】刘煌生被杀案是指,江苏省镇江《江声报》经理兼主笔刘煌生,因于1933年在报上揭露政府官吏公卖鸦片及吸毒的丑闻,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以“共党”、“蓄意煽起阶级斗争”的罪名枪决。刘煌生办报主持正义,为民喉舌。这一事件激起各力一强烈抗议,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发表中英文宣言,揭露真相,上海报界200多名记者联名宣言,全国律师协会抗议国民党暴行,国民党被迫调离江苏省政府主席,并于同年相继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和《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经全国各地新闻界响应,每年9月1日(《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颁布之日)被定为记者节。

7. 乔治·欧内斯特·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 )

【答案】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 , 1862年2月4日一1920年5月30日),是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1887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科。大学毕业后开始环游世界,他整理一路的日记和照片,出版了《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噪,并被英国《泰晤士报》聘为驻华首席记者。他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1912年,莫理循辞去《泰晤士报》的工作,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出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薪水。莫理循在政治顾问这个职位上一直做到第四任总统徐世昌时期。莫理循文库东渡后,1924年岩崎久弥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东洋文库。几经扩充,今天的日本人称它是“东方学家的麦加”,而中国人却只能东渡日本去利用莫理循藏书。这段历史也因此成为中国学术的“伤心史’夕,成为中国学者心中的一大憾事。

8. 《晋察冀日报》

【答案】《晋察冀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初名《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名《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是邓拓。该报于1948年6月14日终刊,是晋察冀边区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敌人残酷的“围攻”、“扫荡”中,始终坚持出版,为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

巩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工作骨干,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晋察冀日报》终刊后,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改组为华北《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前身。

9. 默多克

【答案】默多克(RupertMurdoch )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摩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10.《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答案】《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就新闻工作颁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1981年1月29日由中共中央颁布。《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对新闻界没有积极主动、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提出了批评,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定》再次强调报刊、广播、电视都是党的舆论机关,要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

二、简答题

11.简述北伐战争期间革命报刊对于北伐战争的宣传。

【答案】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所有革命报刊都对国民革命军北伐作了报道和评论,在舆论上积极支持这场革命战争。

(1)《汉口革命军日报》对北伐战争的宣传:

北伐军总政治部创办《汉口革命军日报》,它以宣传北伐为基本任务。

(2)《中国青年》对北伐战争的宣传:

①《中国青年》根据形势的变化,针对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做了细致的宣传与解释。在北伐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苦于连年战乱,害怕甚至反对任何战争。《中国青年》就向广大群众进行北伐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教育。

②《中国青年》进一步指出:这场战争“不是靠北伐军孤军深入可以实现的,是要各地的浩大民众运动辅助进行的”,它希望人民群众不要袖手旁观,而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到斗争中去。

③1926年9月,北伐军攻占了武汉,人民群众庆祝胜利,革命影响迅速扩大。在欢呼声中,《中国青年》及时分析了形势,认为革命队伍内部情况复杂,民众势力薄弱,封建军阀正在准备反扑,帝国主义也可能干涉与破坏,因此它呼吁革命力量“切不要看轻我们的危机”。它还明确指出:蒋介石在北伐期间禁止人民言论集会自由,禁止罢工,向农民勒销公债等,有投机革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