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828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名义GDP 和实际GDP
【答案】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 一般和实际GDP 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实际GDP=名义GDP ÷GDP 折算指数。
2.累进税
【答案】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增的一种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例如,假定收入高的纳税人为甲,收入低的纳税人为乙。甲缴纳的税收为t 1,收入为s 1; 乙缴纳的税收为t 2,收入为s 2。当t 1/s1>t2/s2时,则称这种税是累进税。
3.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4.GDP 折算(平减)指数
【答案】GDP 拆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 是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 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
GDP 折算(平减)指数=
GDP 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期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 折算(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 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5.汇率制度
【答案】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度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仟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看,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率制,即按照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此后,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相继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
二、计算题
6.假设一国的非利普斯曲线为,自然失业率U n 为5%,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适应性预期,中央银行对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为2%。
(1)如果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中央银行为实现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能够引起的失业率是多少?
(2)如果中央银行在次年继续保持2%的通货膨胀目标,那么失业率将是多少?
(3)根据奥肯定律,计算降低通货膨胀的产出牺牲率。
(4)如果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理性预期,那么产出牺牲率为多少?
【答案】(1)由于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适应性预期,所以
。代入菲利普斯曲线,求解可得U=6%,
即如果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中央银行为实现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将引起6%的失业
率。(2)如果中央银行在次年继续保持20%的通货膨胀目标,即有
斯曲线,求解可得U=Un =5%,即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根据菲利普
(3)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十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根据(1)小问计算可得,降低3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将使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因此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白分点。所以,牺牲率
(4)理性预期表明
率水平,即失业率恒定不变,从而产出不变,因此牺牲率为零。
7.. 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l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为G=50
,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答案】
产品市场均衡:Y=C+I+G=200+0.75Y+200-25r+50
整理得:
货币市场均衡:。,因而U=Un ,无论通货膨胀如何变化,失业率一直处于自然失业
根据,即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8.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企业的生产函数
R=0.1,企业产品价格P=1:
(1)计算最优资木存量。
(2)假设Q 预期上升到120,最优资本存量是多少? ,产量Q=100,α=0.3, 资本的租金率
(3)假定最优资本存量在5年内保持不变,现有的资本存量为100,企业会逐步调整资本存量使其接近于最优值,设λ=0.3。第一年的投资量是多少?
第二年的资本存量是多少?
【答案】(1)最优资本存量是指实际使用资本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该资本的边际收益时决定的全部投资量。根据最优资本存量决定公式有:将Q=100和α=0.3代入生产函数可得
定公式,可得最优资本存量K=300。
(2)假设Q 预期上升到120,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将相关数值代入最优资本存量决定公式,可得最优资本存量K=360。
(3)由(1)部分计算可得最优资本存量K*=300,现有的资本存量K 为100,则两者的缺口为200=(300-100)。因此,第一年的投资量
,将代入最优资本存量决。第一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