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篇章视域下的华语二语教学研究

关键词:华语二语教学;篇章;教学观;口头语;书面语

  摘要


篇章既是语言单位和语义单位的统一体,也是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统一体,与思维和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华语二语教学领域,篇章教学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理论研究上对篇章的认识和定位也尚不够明确和重视。本文立足华语篇章来关照华语二语教学,旨在建立篇章教学观。论文在篇章视域下将华语各语言的要素教学在方法和内容上做了新的探索。
本文提出“交际语义场”概念,认为篇章视域下各言语要素都是交际语义场的组成部分,而非言语交际要素和相关的文面(或话面)之外的语境要素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篇章视域下的华语二语教学重视语言学习的整体观,提倡“自上而下”的认知模式和图式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学习“活”的、真实的语言,强调在华语二语教学中创设多维、“立体化”教学情境。在篇章视域下,华语二语在口头语和书面语教学上均以篇章为单位,本文尝试在不同语体的教学中建立以篇章为本的新范式,打破以往固化或静态化的篇章教学传统,注重篇章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在华语二语教学中的贯彻。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了篇章静态研究的传统模式,强调篇章的动态性特征;二是改变了篇章仅是语言的一个层次的认识,认为篇章即语言,并提出以篇章作为华语二语教学观;三是改变了篇章研究重书面语轻口头语的状况,在口头语篇章的研究中,使用了语音实验的方法。
全文共有六章,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析本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创新点以及说明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本论文语料的主要来源。
第二章主要论述华语篇章视域下关涉的有关理论,包括思维、语境、语体、篇章语言学。这些理论是篇章及华语篇章认知和构建的基础,和篇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相互作用下,共同编织起篇章生成与理解的网络。
第三章在综述篇章已有研究和华语篇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篇章视域下语言就是一个交际语义场,其中的构成要素包括语言的微观机制和宏观机制,继而进一步提出并论述华语二语教学应该构建起语言教学即是篇章教学的篇章教学观。
第四章以口头语篇章为对象展开研究。以篇章为视角,对口头语习得顺序及口头语教与学过程中忽视的问题做了再思考,特别指出:连贯和衔接不独属于书面语篇章研究的范畴,在口头语篇章中同样适用;以篇章为视角,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了感叹词的篇章功能;在篇章教学观指导下,对口头语教学和教材进行评价,为教学提供新范式,包括“立体化”情境教学、副语言教学、态势语教学、诵读法教学等。
第五章以书面语篇章为对象展开研究,根据华语书面语篇章的特点,归结出书面语篇章习得中常见的问题,为华语书面语教学提供积极策略。篇章教学观下的华语书面语教学提倡“自上而下”认知模式,强调文体图式在书面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书面语篇章教学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要途径,探索其在篇章视域下教学与习得的理论和方法。交际语义场理论在书面语篇章教学中同样适用,并从“立体化教学”和“板块教学”的教学构想入手加以论述。
第六章为全文的结语部分,一方面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另一方面指出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方向与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