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71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2. 分权与集权
【答案】集权和分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经营决策权大多数集中十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业务决策权限; ②对下级的控制较多,如下级的决策要经过上级的审核; ③统一经营。对于与外界发生关系的经营活动,如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供销关系等,大多由上级控制; ④统一核算。财务活动一般由上级管理。集权的优点是: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有利于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②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 ③在统一规划下可以独立经营; ④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则务收支权力。集权和分权在组织系统中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主管手里,组织活动的所有决策均由主管作出,主管直接面对所有的实施执行者,没有任何中间管理人员,没有任何中层管理机构。而绝对的分权则意味着全部权力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甚至分散到各个执行、操作者手中,没有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主管的职位显然是多余的,一个统一的组织也不复存在。在现代社会中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具体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3. 管理技能; 概念技能
【答案】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它分为三类:
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核算技能、市场营销人员的产品营销技能、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技能等;
②人际技能。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如管理者得与上下左右及组织外部的有关方面产生交往,建立一种复杂的协调关系;
③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如管理者对组织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等。
4. 闭环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二、简答题
5. 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满意。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举例加以说明之。
【答案】(1)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其含义为:满意和不满意两者并不是相对的概念,中间还有没有满意和没有不满意两种状态。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因此,试图在工作中消除不满意因素的管理者只能给工作场所带来和平,而未必具有激励作用。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称为激励一保健理论)指出,内部因素与工作满意有关,外部因素与工作不满意有关:
①激励因素。又称外部因素,指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是保持职工达到合理满意水平所必需的因素,即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b. 工作上的成就感; c. 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d. 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e. 职务上的责仟感。具备这些因素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②保健因素。又称内部因素,指那些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包括组织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2)示例:组织改变以往拖延发送工资的情形,消除导致员工不满意的因素时,只能使员工由不满意状态变为没有不满意状态,而不能使员工获得满意感。
6. 简述损益控制、投资收益率控制、报告分析法、亲自观察法的基本内涵。
【答案】(1)损益控制是根据企业或企业中的独立核算部门的损益表,对其管理活动及其成效进
行综合控制的方法。企业的损益表中列出本期间内企业各类活动的收支状况及其利润。利润是一个反映企业绩效的综合性指标,损益表记录了影响利润变动的一些信息。如果当期利润指标与预算利润水平发生偏差,则应分析使利润发生偏差的各个项目,以寻求原因,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2)投资收益率控制是以某企业或企业内的某经营单位的投资报酬率来衡量该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绩效。与损益控制相类似的是,它建立在财务数据的基础卜,不同之处在于损益控制着眼点在于当期利润总额,而投资报酬率控制把当期利润视为一项投资的收益。投资报酬率的公式为:投资报酬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
(3)报告分析法是指利用二手资料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衡量实际绩效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报告分析法的关键在于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报告形式的扼要性、可读性,以及报告时间的及时性。要保证报告以上的特性,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文化基础。
(4)亲自观察法是管理人员不凭借其他手段而直接通过在现场观察业务执行情况,以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并采取纠正措施。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控制方法,它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点。管理人员亲自观察不仅具有监督和指导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激励功能。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人们满足基本生活和安全需要之后,其更需要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人员对员工工作的关注所产生的激励力,是其他方法所难以达到的。
三、论述题
7. 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观点? 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何在?
【答案】(1)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五种基本观点,分别为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和推己及人道德观。
(2)关于管理道德,各种观点的要义有:
①功利主义的要义:a. 功利主义的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如果将利益理解为财富,那么,它们是能带来幸福的财富,导致财富指数和幸福指数矛盾甚至相悖的利益,不是“功利”的目标和内容; b. 功利卞义的核心是“有用性”。
②权利至上的要义:a. “权利”的基本意义是“正确”和“正当”; b. 权利是相互的,“肯定自己是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是“法”的绝对命令,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构成“权利”的基本内涵,否则权利会演化为自私自利和任性放任。
③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④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
⑤推己及人道德观认为推己及人道德观所追求的结果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无怨”的“和为贵”,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合作”、“和谐”、“双赢”的结果。
(3)各种观点之间的区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