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科技大学951管理综合知识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答案】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助手,实行行政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直线职能制普遍适用于组织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市场环境较为稳定的各类中小企业。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下:①优势表现为: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长处,又吸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 既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的弊端。
②不足之处表现为: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造成决策迟缓; 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速度慢,难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2. 管理道德
【答案】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影响管理道德的各种因素包括:①道德发展阶段; ②个人特性; ③组织结构; ④组织文化; ⑤问题强度。
3. 计划
【答案】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计划管理工作。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②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口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项目和预算等。
(3) 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4. 组织创新
【答案】组织创新是指管理的创新职能在企业组织方面的运用过程,组织创新主要包括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
(1)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知识经济的到来挑战着传统的企业制度,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方向变化,企业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知识逻辑”,这也就要求企业进行制度创新。
(2)企业层级结构创新。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目前仍是企业的主要特征。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分工细致,责权明确; 标准统一,关系正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原来企业“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逐渐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分权化是近年来企业层级结构创新的重要趋势。
(3)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知识经济将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使企业文化带来以下方面的调整: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手段,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副产品; 企业文化将从记忆型转变为学习型; 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5.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组织结构有二层含义,即复杂化、下规化和集权化。具体如下:
(1)复杂化指的是组织分化的程度。各种组织由于规模大小不一,组织内部劳动细致分工的差异,导致横向与纵向的管理幅度与层次关系各不相同。组织单位的地理位置分布越是广泛,则人员与活动的协调、控制就越是困难,这就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复杂化。
(2)正规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人员行为规范化的程度。组织要依靠规则和程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一个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确定员工行为的规范准则,为各个岗位制作各种规定,指不员工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一个组织建立的各种规章条例越多越完善,它的组织结构就越正规化。
(3)集权化是指决策制定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每一个组织都形成自己特有的职位或职务结构,必然会产生职权、授权与分权的问题。有一些组织,决策是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给最高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另一些组织,决策制定权力是授予下层人员,这称为分权化。
6. 组织变革
【答案】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组织的变革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一个组织的动态平衡包括的内容有: ①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达到组织目前的目标;
②有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组织在目标或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
③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组织能对外部的机会和要求以及内部的变化条件做出合适的反应; ④有足够的革新性,以便使组织在条件适宜时一能主动地进行变革。
组织变革的具体目标有:
①完善组织结构;
②优化组织管理功能;
③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
④提高组织效能。
二、简答题
7. 管理者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1)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务等级。管理层次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概念。一般说来,组织规模越大,人数越多,管理幅度越小,也就需要越多的层次。但层次越多,对组织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层次过多,不但会影响信息的有效沟通,增加协调的困难,而且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造成机构臃肿,组织反应缓慢。
(2)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
①高层管理人员。即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②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
③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下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
(2)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见图)
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②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