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北宋儒学复兴是在经学义理化的大趋势中完成的,在这一趋势中,儒家学者在经典转型的背景下对先秦儒家经典作出了创造性的“旧瓶装新酒”式的诠释。《论语》作为儒学标志性典籍,受到许多哲学家的普遍关注,生活于宋仁宗、宋神宗时期的张载也不例外,他创造性地对《论语》作了适时的诠释。“天”、“性”、“学”是张载哲学思想与《论语》关系密切的三个重要范畴。我们以这三个重要范畴为纲,通过与《论语》及其他《论语》注疏著作的比对,可以揭示张载《论语》学的哲学内涵及特点,并进而表明张载哲学思想与《论语》之间的关系。
张载强调的儒家之天,是张载眼中儒家哲学的本体。天在先秦儒家著作如《论语》中已经具有本体论层面的涵义,只是没有北宋儒学那么明确。张载本体化地诠释先秦儒家之天,创造性地赋予太虚以天的地位和特征,与《论语》之天在儒学精神上相遥契。张载的本体之天,是在儒学立场上对《论语》之天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在此基础上张载从多个层面展开了对《论语》的解读。
《论语》是张载人性论的思想资源之一。相较于张载之前的《论语》注疏,张载对《论语》“性相近也”和“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两章的解读,是张载《论语》学人性论的主要内涵,并具有鲜明特点。张载的解读涉及性、气、学、天道、圣人等多个概念,集中表现在“气者在性学之间”和“圣人语动皆示人以道”两个方面,凸显了张载《论语》学的“性与天道”旨趣与张载哲学的“天人合一”理论品质的一贯性。
《论语》中诸弟子开了尊孔子为圣人的先河。张载对《论语》中的“圣人”做了多方面的诠释,张载直接将孔子视为圣人,在致学修养意义上开示学者要以儒家圣人为终极旨趣。张载认为圣人是可以学而至的,而达至圣人的理论根据和具体途径多与《论语》中的思想有关,尤其是知、礼和仁。知及礼守和成仁至圣集中表现了张载《论语》学的修养论意涵。
统观张载对《论语》之天所作的本体化继承和发展,以及对《论语》“性相近也”、“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绝四”等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张载《论语》学所具有的“心解”诠释特点。张载《论语》学对天、性、圣人等的诠释具有儒家本色,这种本色正是张载之学的本质特色,即“以孔孟为法”。张载《论语》学对《论语》诸多篇章的解读及其特点,真正开启了两宋《论语》学,对以后许多《论语》研究者都产生了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