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703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703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703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7 2016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703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14 2016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703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22 2016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703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29
一、简答题
1. 根据斯大林的定义,民族具有哪些方面的一般特征?
【答案】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根据斯大林的定义,民族的一般特征可以从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来考察:
(1)共同的语言。这是民族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这种共同语言是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它一经产生并在特定人群共同体中获得统一,反过来又会作为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工具,扩展和加深人们的经济交往与社会交往,成为民族成员间彼此认同的象征和连接纽带。共同的语言对于民族的内聚性、统一性以及历史文化的继承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共同的地域。这是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民族形成的外部条件。分散居住在互不相连的地方,彼此没有共同生活地域的人们,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只有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之内,共同的语言才能产生,共同的经济生活才能发展,民族文化以及反映在这种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才能形成。民族与氏族、部落组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是以抵御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
(3)共同的经济生活。这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共同的经济生活主要指一个民族内部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联系,它使民族的各部分相互依存,把民族成员结合为一个特别的整体,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经济、生产技能以及在内部交换和同外族交换方面的特点。这种共同的经济联系体现了民族利益的一致性,因而比其他任何关系都更加密切和重要。它是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并对民族的其他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4)共同的心理素质。这是民族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特征。在共同的经济生活、紧密的社会交往和统一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各民族逐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凭借这种文化传统,各民族一力一面超越自发水平,自觉地提升和表达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又通过连续不断的灌输和教化,将这些价值观念植入民族成员的内心逐渐融入他们的精神血脉,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行动准则与价值追求,最终形成为共同的心理素质。
2. 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和特点。
【答案】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使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
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依据一定的规律,按照社会结构多样化的分界和组合方式组成政治文化的结构。
(1)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
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
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2)政治文化结构的特点:
①处于不断变动状态的政治文化,其结构的层次性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从三个层次自身来说,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渐次由低向高而形成的,从三层次的内容来说,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是其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政治文化结构的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变化的不同步性。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层次,政治文化的变异首先是从这一层次开始的。与此相反,政治心理层次的变动过程则」卜常缓慢,它不会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变化而立即变化,因此往往成为阻碍政治发展的滞后性因素。政治价值意识作为中间层次,它虽然受到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心理两个层次的制约,同时又在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并具有独特的规定性,因而它在政治文化结构中也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不同步性。
③政治文化结构内部三个层次的相互运动,表现为相互间依存、配合和制约的关系。
3. 简述政治团体的特征。
【答案】政治团体是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政治团体是区别于政党和政府机关的利益群体。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政治团体的社会基础是具有相对具体、集中、单一的利益和目标的人群。共同的利益要求是政治团体形成的前提。没有这一基本的前提,也就不会有政治团体。
(2)政治团体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治团体满足团体利益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团体的存在和活动才具有了政治性质。
(3)作为一种非政府性的组织,政治团体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是独立于政府机构的。在很多具体的利益问题上,它们常常同政府处于对立的地位,它们试图向政府施加压力以求集团利益的满足,而对于集团的组成及内部活动,政府是无权介入的。在这个方面,政治团体既区别于政府组织,又区别于政党。
4. 议会的权力有哪些?
【答案】议会的权力主要包括:
(1)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议会不仅具有制定、修改、废止国家根本大法一一宪法的权力,而
且具有制定、修改、废止各项具体法律的权力。在有些国家,法律的解释权也归议会所有。小过,在有些联邦共和国,各加盟共和国或州的立法机关在不违背联邦根本法的前提下享有制定、修改、废止自己法律的权力。
(2)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行政机关提出的国家财政预算、赋税、公债、专门拨款等等必须经议会审定,其实施情况须向议会报告。
(3)组织或监督政府。议会可以组织政府,或对政府的政策和成员行为进行监督,其主要方式是质询、审议、解散政府或弹幼、罢免政府成员。
(4)其他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如批准对外宣战等。
5.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就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就要求在研究中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来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各种国家形态更替和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规律; 研究国家活动和职能,及其得以实现的力一式和手段; 研究国家制定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他各种政治关系和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可表述为: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这种概括既突出了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即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公共权力,又能顾及到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和具体性。
6. 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及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就内部因素而言,经济、文化与宗教传统等都是需要加以考量的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指出的,人们的谋生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府的形式,这是从静态方面说; 从动态方面来看,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它的文化与政治就需要相应的改变。因此,经济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与宗教也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政治态度。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人们的政治态度就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精神熏陶下的人们的政治态度。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历史与传统,包括各种风俗、惯例等等也都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现时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2)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外来政治文化因素的进入,也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或者说客位文化对主位文化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力一式,视本土文化或者说主位文化的不同性质而有所不同。费正清、赖肖尔和克雷格在对中国和日本作了比较后提出,同样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中国文明的全面内聚力和结构上的稳定,从根本上阻止了它对西方威胁迅速作出反应”。而与此相反,日本人倾向于靠谋求具体目标的办法来作出反应。费正清、赖肖尔和克雷格称明治时代的日本领导人为“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准备采用任何看上去有用的技术、机构或思想意识”。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完全文化”的性质因为抵制变革而最终不免导致崩溃,并通过激进和剧烈的变革导致建立革命的完全文化; 而日本政治文化的“工具性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