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自原子力显微镜发明以来,在生物、材料、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高次谐波成像、多频激励成像等新型成像模式的发展,使其可以获得更多的样品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一些样品如生物样品只能生存在其生理环境,研究液态环境下原子力显微镜的运动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液体环境中,原子力显微镜探针运动的高次谐波强度是空气中的几个数量级,高次谐波强度越强,对样品表面性质的灵敏度越高,所以增强液态环境下高次谐波强度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原子力显微镜高次谐波信号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液态环境高次谐波理论,并确定液态环境中高次谐波增强的方法,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并针对探针自身性质进行研究。
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液态环境下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运动模式探究,相较于空气环境中原子力显微镜的运动模式,其在液态环境中因增加了流体力而变得复杂很多,探究流体力对探针质量、频率等的影响,推导液态环境下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运动学方程。
2.液态环境下原子力显微镜高次谐波信息增强方法研究,获得系统参数、环境参数等因素对高次谐波影响的模拟仿真图像,从而确定适合于不同系统、环境的最优高次谐波成像参数设定。
3. 在内共振、里茨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在悬臂梁上打孔的方法可以改变其共振频率,应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确定打孔参数及位置,实现探针的f2/f1为6,从而增强探针的高次谐波信息,并应用于成像,从而验证高次谐波信息可以检测样品表面力学性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