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视觉与思维的转换—后现代装置艺术探析

关键词:装置艺术,后现代主义,思维转换,边界,泛化

  摘要


装置艺术起源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多种形式,属于当代艺术史上的混合艺术,是后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装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诞生和发展,吸纳了达达主义、建构主义、绝对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未来主义等的理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爆炸,艺术载体和媒介的日益增多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客观条件。装置艺术通过大型展览会和专门的收藏博物馆已逐渐进入了主流艺术的殿堂和公众的视野。
装置艺术后现代精神中反正统的特性在颠覆古典艺术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法则后,打破了架上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形态的束缚,不再拘泥于空间、时间、材料、形式等的限制,造就了大量实验性和前卫性的理念和作品。但装置艺术在拓展和延伸艺术领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困惑和迷茫。从传统艺术中的视觉体验到装置艺术中思维体验的转换,展现手法上从对制作技巧和工艺的关注向观念意义传达的转变以及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参与与互动等等,巨大的跨越使得装置艺术的精神内涵、外在体现以及内在价值的解读已然成为了迫切需求。
装置艺术在突破固定模式和传统材料的局限后,多元化以及多媒介的混合使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复杂多样。另一方面,由于装置艺术良好的互动和可参与性,其创作形式和手法被其它艺术门类所借鉴,也使得装置艺术与传统艺术边界的泛化和融合现象日益明显。虽然装置艺术和传统艺术的边界和阈值有待明确,但文化本质和精神内涵的不同仍显现出其艺术的独特性。
装置艺术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现状与当前对其理论解读的滞后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对装置艺术的本源核心、后现代特征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创新之处在于对艺术设计的装置化分析。其中通过装置作品创作作为实践其艺术理论的重要途径和最终体现,也是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