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我国财政支出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关键词:财政支出风险;风险控制;面板数据

  摘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经济危机、信用危机。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国家的财政安全与财政风险防范已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财政支出风险是财政风险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突破口,可见控制财政支出风险已刻不容缓。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支出投入巨大,加之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遗留了部分支出问题,更是平添了财政支出风险。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支出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我国特有的官员晋升制度所带来“财政机会主义”都将我国的财政支出风险控制提上了日程。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发现,现有文献大多专注于对财政风险这一整体的探讨,而将财政支出风险单独作为研究对象却鲜有提及。另外,一般对财政支出风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笼统的理论研究层面,对我国财政支出风险采用实证分析的文献也较为稀少。鉴于此,作者将以财政支出风险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与侧重点。本文首先基于财政支出风险的相关理论,从财政支出前,财政支出过程及财政支出后三个阶段,深入探讨财政支出风险的形成机制。根据财政风险的形成机制,从财政支出的前、中、后阶段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的现状进行现实考察。文章分析了在财政支出体制上,财政支出过程中,以及财政的管理与监督方面可能存在的财政支出风险,结果发现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财政支出总量不足,支出规模“越位”与“缺位”严重,支出范围“重经济”“轻民生”等诸多问题,诱发财政支出风险。为了验证财政支出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了1995年至2008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根据财政支出的形成机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验证了财政政策,财政体制,财政支出总量、规模、结构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与地方财政平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各地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前都纷纷有所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来平衡支出。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利于地方财政的稳定与平衡。但从东中西部的情况来看,分权程度的加深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是有利于地方政府控制财政平衡的,相反,在西部地区却有着不利的反向影响。同时,数据显示财政支出总量的不断上升不利于各地财政收支的平衡。另外,从财政收支结构来看,如对教育的支出在东部及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明显大于西部地区,可以看出在东部及中部地区多投入公共财政支出有利于财政支出的平衡,而在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仍应该放在第一位。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财政支出体制,过程及财政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财政支出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