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测验

【答案】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其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不可能是全部行为领域,包含的只能是人全部可能项目中的一个样本。

2. 瑞文测验

【答案】瑞文测验是英国人瑞文在1983年设计的一个智力量表。由于该测验是非文字的,测试不受文化、种族和语言的限制,特别适用于测量个体的观察、思考与推理的能力,而不考虑他们的文化、种族与体质。整个测验一共由60张图案组成,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 、B 、C 、D 、E 五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瑞文测验施测很简单,每个被试发一个量表和一张答卷纸即可。

二、简答题

3. 就您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1)自编测验的缺陷主要有:

①教师不一定能深入研宄教材,深入调查学生;

②自编测验很难有准确稳定的合格标准;

③教师对自己的命题技术缺乏正确评价;

④各种题型使用不合理;

⑤容易出现评分误差,简单粗糙;

⑥缺乏定量分析研宄。

(2)改进的途径

①审查测验目的

教师应该认真审查自己编制测验的目的:

a. 在了解测验对象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这些对象的学习水平和特点;

b. 了解测验内容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c. 单确定是学绩测验还不够,还应明确学绩测验的性质,教师在动手编制测验前应认真审查自己的测验目的,理清自己的思路和各种关系。

②制定测验编制计划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也应该有一个详细的测验编制计划。编制测验既要在试卷结构上全面合理安排,又要在一个个测题上深入细致地研宄,这就要求思维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值得提醒的是对于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师应紧密结合测验实际,制定详细的分类体系,切忌生搬硬套。

③命题与组卷

a. 命题与组卷的首要问题是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测验计划进行,特别是要严格按照测验双向细目表规定的教学目标编制出符合要求的试题,教师应该结合专业,学习一点心理与教育学知识,并且注意积累经验,在命题中逐步提高命题技术。教师命题还有三条要求:第一,提前;第二,超量;第三,审查。

b. 关于组卷,还应考虑试题的编排顺序。另外,教师也应过问试卷的编辑和印刷。编印的一般要求是清晰、正确、有条理,要留足学生作答空区,要注意不要把一道试题分印在两页上,影响学生解题。

4. 试分析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答案】任何一种测验的编制,其前期工作不外乎为测验目的的确定,测验内容的界定以及测验编制计划的设计。一个测验的内容范围包括所欲测量特质中蕴含的全部行为,它可以非常大,也可以非常小。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内容范围具有边界。当其边界得到明确界定时,研宄者就可以判定什么行为属于这一内容范围,而什么行为却超出了这一范围。

(2)每一内容范围内容均可分为几类,每一类中又可分为更细更小的类,当每一类的内容及其在此内容范围内的相对重要性确定以后,内容范围就有了明确的结构。而当一个内容范围具有了明确的边界和结构时,人们便认为此内容范围得到了明确界定。

5. 试谈智力测验的效度问题。

【答案】传统的智力测验是在智力G 因素论的基础上编制的,因此,若测验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那么我们便认为它基本测出了个体在智力G 因素上的水平高低。但对于智力实质的看法,学界始终无法统一。关于智力测验的结构效度,目前只能做狭义的解释,即以不同智力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智力测验,其结构效度应具备不同的含义,并且最终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亦相应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智力测验时,这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6. 目标参照测验的题目区分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确定?

【答案】测验项目的区分度一般采取两类指标:难度差值和相关系数。

(1)难度差值

①掌握组——未掌握组鉴别指数(D )

a. 分别计算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两组在某项目上的平均通过率,

记为

指数为: 则该项目的鉴别

b. 鉴别指数D 的大小,可以直观反映出该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对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作出了区分。

D 值从-1.00到+1.00之间变化,越接近于+1.00, 题目区分度越高。 ②个人获得指数

a. 采取前测一后测方法,可获得在前测中错误回答某项目而在后测中能够正确回答的被试人数比例,此即该项目的个人获得指数,其值在0至+1.00之间变化,其大小直接反映了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受益的被试比例。

b. 由于只考虑到前测中失败而在后测中通过的被试,却没有考虑到在前测中通过而在后测中反而失败的被试,因而其值不会出现负值,这使它所能反映的问题少于一般的区分度指标,因此其应用也受到限制。

(2)相关系数

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区分度在-1.00至+1.00之间变化,当其值为负时,应检查题目的问题所在,予以修改或删除;当其值为正时,越接近于1,题目越有效;当其值为0时,题目不具区分力,一般不予保留,但在纯粹目标参照测验中应视该题所测内容在内容范围中的重要性而决定其取舍。

7. 试析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虽然传统智力测验在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如结构效度不明朗,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智力测验仍被作为有效的智力个体差异评估工具而得到广泛应用。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智力本身虽具有可变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具有稳定性。其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智力在其相应团体中的相对位置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⑵智力测验实际运用于选拔和安置人员时,往往被实践证明其对学生和职业等效标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度,因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正确率。

⑶由于智力测验对不同团体可能存在的不公平性,人们已经试图从改善智力测验本身来缓解这一问题,比如改善题目结构,或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团体编制不同的测验,或在同一测验中为不同团体制定子常模等。

⑷从另一角度来讲,当智力测验被用于选拔人员时,更应看重的是其预测效度而非其公平性。只要一个测验确实能够在一定的录取率下相当准确地筛选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那么该测验就应是可行的。

8. 试析题目内容效度与目标参照测验的内容效度间的联系。

【答案】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即编制测验时所选定的测验题目,是否代表了所要测的心理特点。题目内容效度与目标参照测验的内容效度间的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目标参照测验注重被试在其所测内容范围内的掌握程度,因而测验本身的题目组成对其欲测之内容范围的覆盖程度或代表性程度——亦即测验的内容效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评估任一测验的内容效度,都依赖于两个条件:

①测验有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