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复习题3

  摘要

一、简答题

1. 培养锐敏的观察力应从何着手?

【答案】(1)锐敏的观察力源自于记者的思想修养

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最新思想精神。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才能有细致、敏锐地观察现实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来自于头脑的敏感性,即对党的政策的学习钻研,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养。

(2)锐敏的观察力要求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各的素质之一,它要求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运用新闻价值的标准去衡量事实。

(3)锐敏的观察力来自丰富的实践经验

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平日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结果。

2. 简述邵飘萍具有进步意义的新闻思想和采访观。

【答案】邵飘萍是“五四”时期我国著名报人,他所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新闻采访学的奠基之作。邵飘萍具有进步意义的新闻思想和采访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者地位

当时,社会上不重视记者,即使是报馆本身,也把记者置于主笔或编辑的从属地位。邵飘萍对此状况不满,指出“此我国报纸内容腐败之重大原因”,并提出培养记者是改良报纸的根本。(2)记者资格

记者资格即记者修养,邵飘萍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糜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是记者训练修养最不可缺者。

(3)记者访问

邵飘萍认为要研究访问对象,要善问,要讲究礼貌、服饰、语言等。

(4)新闻价值

邵飘萍要求记者对于新闻价值之有无大小应充分了解,“一闻而如香色味之立能辨别,固须学识经验两者俱备,养成一种特别神经”。

(5)社会新闻

邵飘萍指出当时缺跑社会新闻之人才,“而社会新闻尤须有坚苦卓绝之人负其重任,庶可提高全国新闻界之程度以促其进步。”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