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十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是新闻和评论的杂交,夹叙夹议、边叙边评。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述评。

2. 新闻要素

【答案】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W ”。

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②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3. 客观性报道

【答案】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 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操作方法有完整,即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 平衡,即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时,报道应让各种见解有同等的表达机会; 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 运用引语; 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等。

4. 反“客里空”运动

【答案】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十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

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5. 行政负责制

【答案】行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报社的直接领导是党委宣传部,而电台、电视台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在某种意义上讲,广电局具体负责管理电台、电视台的日常运作。

6. 核心竞争力

【答案】核心竞争力是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即一家媒体的绝活,是他人难以超越的独家武器。在当今传媒市场上,凡是能长久不衰的,都因其具有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和湖南卫视长期占据着收视率第一、第二的位子绝非偶然。央视以它精心制作的新闻节目和精彩的综艺、电视剧赢得观众,而湖南卫视以不断翻新的娱乐节目红遍全国。

7. 播客

【答案】播客译自“Podeast" ,是来源于苹果电脑的“iPod' ’与“广播,,Cbroadcast )的合成词。它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播客主要传播音频和视频信息。世界上第一个播客网站是由iPod 的发明者亚当·科利(AdamClarkCurry )于2004年8月13日开通的。播客在我国的起步始于2005年土豆网的建立。

8. 炒新闻

【答案】炒新闻是指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近几年来,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危害最烈的就是炒新闻。炒新闻的背后,必有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驱动,其中有的是社会上的职业骗子,专门造假新闻骗稿费。

二、简答题

9. 简析媒体的负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案】从实际效果来看,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如今,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大多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相传极其有限。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人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例如,《新闻记者》(1993年第9期)曾刊登《“长城”大骗局:新闻如何走入误区? 》一文写道:

沈太福及其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非法集资、侵吞集资款的大骗局的揭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震惊。当这个骗局得手之际,沈太福曾得意地宣称:“从中央到地方,主要的电台、电视台及报纸和通讯社,没宣传、介绍过长城集团的恐怕不多了。”这句话虽然明显夸大了,但毕竟告

诉我们,沈太福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半年内在全国17个城市骗得10亿元巨款,某些新闻媒介的误导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新闻媒介淡漠了人际关系

新闻媒介把个人和世界联系起来,增强了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彼此了解和交流。但是家庭之间却变得封闭起来,许多人下班回家后就足不出户,关起门来不是看电视,就是听广播。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家庭内部,广播电视有时也会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不少发达国家往往一个家庭有几台电视机,各人看各人喜爱的节目。

10.当前中国新闻改革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当前中国新闻改革有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

(1)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握改革主导权

从1978年底到1999年的20余年间,中国新闻改革在整体上是自下而上进行的。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从微观上看是一种自觉行为,但从整体上看却是自发的。自发的改革越到后来越显示出其先天不足。改革往往是零碎而缺乏系统性; 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性; 往往是单兵突进,缺乏全面性。

新世纪之初,中央及中央主管部门已经站到了新闻改革的前台,掌控新闻改革的主导权。新闻改革由自发走始从“发号施令”者向服务者转化。

②受者的角色转化:受众开始被认为是新闻信息理所当然的“消费者”,享有知晓新闻信息的权利。

③媒介风格的转化:传统的党报风格政治宣传味较浓; 而媒介把视角转向受众时,媒介品种多元化,出现了适应受众不同口味的新闻,尤其是晚报、都市报以及信息类报纸,不仅带给受众有关新闻信息、娱乐、消遣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反过来刺激了媒介多元化风格的形成。

(4)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①受众的分化:受众从大众化向小众化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媒体市场化程度加深,受众被细化为小型的群体。从而实现了雅俗共赏向雅俗分赏的过渡。

②媒体的分化:媒体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过渡

雅俗共赏向雅俗分赏的过渡,还表现在媒体的变化之中。即媒体依据受众分化的走势,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众的兴趣越来越影响媒体的运作。

单一的政党报向党报、人众化报纸并存的格局转化; 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出现了高级严肃性媒体与生活大众化媒体的分化; 受众分化现象也决定了媒体从传统的巨型走向小型。

(5)媒体运作—从单一媒体走向媒体融合

进入新世纪,几乎所有媒体都向多媒体方向努力,纷纷建立网站。与媒体融合相适应,在新闻报道上,也逐步向融合新闻方向推进。各媒体利用网络,推出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全方位、立体式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