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81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函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答案】(1)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有了新的发展,但每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发展却各有不同。

①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

②越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强调革新开放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理想;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 实行有集中的社会主义民主; 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越南共产党九大还系统阐述了胡志明思想,突出了这一思想在越南革新开放事业中的指导地位。

③老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老挝在革新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老挝党认为老挝尚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 认为以后还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认为老挝现阶段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发展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各方面需要之间的矛盾,老挝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逐步把自然、半自然的经济转变成商品经济,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各种经济成分在国家的指导和监督下有生产和流通的自由权,各种经济成分依照市场经济机制在国家管理下开展活动、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只有把商品经济建设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才能在人民民主制度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生产。

④朝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朝鲜的“主体思想”发端于抗日战争时期。1965年4月,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首次公开提出了“主体思想”的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变化,“主体思想”也在不断

地丰富和发展。“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这四项基本原则上。在“主体思想”的指导下,朝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金正日继承和发展了金日成创立的“主体思想”。金正日一方面把“主体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认为它已形成主体的思想、理论方法的完整的体系,并称之为金日成主义,金日成主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区别的独创的革命思想; 另一方面把“主体思想”看作朝鲜惟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实现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究竟如何真正实现,还有待实践检验。

⑤古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古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理论、方针政策进行了调整,并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些理论观点,主要有:认为如何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既不学苏东国家毁灭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做法,也反对照搬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强调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效益就没有社会主义; 在所有制问题上,占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在分配机制上,占巴强调按劳取酬,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要求逐步减少平均分配财富的比例,但同时强调免费教育和医疗等基本福利体系的格局不会变。

总体而言,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根据各自国家具体国情基础上不断完善,虽各有不同,但都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2)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巫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如今,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处于发展的低潮,社会实践提出大量的新问题需要研究。我们既应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既要反对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的错误观点,又要反对教条式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这正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所要函待解决的问题。

2. 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答案】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

(1)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革伟大事业的重大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在实践中和理论上经常困扰我们思想、影响我们前进的许多重大问题。

①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1992年党的十四大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依据。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③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简明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

是指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迈向21世纪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期间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结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努力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曰日日。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做到富民强国。

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本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