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764社会政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十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2. 单位制

【答案】单位制度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组织被称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单位制度是国家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科层组织来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并通过这种再分配实现有效的政治控制的一种体制。靠着这一制度,全国成为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最高权威的特大的组织体系。

3.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4.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5.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

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6.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世界体系理论?

【答案】“世界体系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沃勒斯坦在批判继承“依附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基本思想:

(1)整个世界是一个以经济为实体、以世界性区域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在“世界体系”中,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属于“核心”、“半边缘”和“边缘”。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在体系中履行着不同的经济职能。

①“核心”国家或地区的职能是向边缘和半边缘国家或地区输送制造业产品;

②边缘国家或地区的职能是向其他两类地区输送农业初级产品、工业原料和自然资源;

③半边缘国家或地区的职能则是向核心国家或地区输送“边缘产品”,向边缘国家或地区输送“核心产业“。

(3)所谓发展就是改变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从边缘位置向半边缘位置或从半边缘位置向核心位置升迁。

(4)评价“世界体系理论”综合了重视内部因素的“现代化理论”与重视外部环境因素的“依附理论”两者的合理之处,因而具有更高程度的合理性。

8. 社会现代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现代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的现代化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经济现代化包括着广泛的内容,如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等。而在这当中,工业化是一个关键性的过程。如果没有工业代替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其他的经济现代化均无从谈起。

(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把握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种能有效协调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治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获得民众对现代化的自觉参与,民主化就成为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3)城市化城市化意味着人类活动和居住场所由以农村为中心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工业化和人类活动集中化的必然结果。从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城市化是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韦伯认为,理性化过程集中表现在新型组织管理结构的建立,即科层制的建立上。但在今天,古典的科层制也正在遭遇到严重的挑战,因此,探寻新的组织管理结构己经成为当今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5)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普遍性社会关系的建立。

9. 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 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

a. 组织的目标结构:

b. 组织的心理结构;

c. 组织的技术结构;

d. 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力面:

a. 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 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a. 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b. 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c. 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10.阐释角色冲突。

【答案】对于角色冲突的理解可以从其含义、类型及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具体如下:

(1)角色冲突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将由于一个人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称为角色冲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