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826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横向一体化
【答案】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战略又称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2. 系统、系统的概念
【答案】(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应满足的条件
①系统是由一此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这此要素可能是单个的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
②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的重要区别;
③任何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它的结构所礁定的、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的新功能。
(3)系统的基本特性
①目的性; ②整体性; ③层次性; ④相关性; ⑤环境适应性。
3. 存货
【答案】存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将出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例如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存货是这些资产的总称。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认定要视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企业是否拥有存货所有权卜主要风险和报酬为标准。如委托代销商品、出租及出借包装物、委托加工材料等物资,虽然不在本企业的仓库,但它们是企业的存货:而如受托代销商品、租入或借入的包装物等,虽然存放在企业,但不应作为企业的存货。
4. 素质模型
【答案】素质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之中,驱动个体取得卓越下作绩效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通过素质模型的构建,可以对员工的潜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录用、人力资源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关于员工个人特征的信息,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实
现人与事之间的有效互动建立起重要的平台。素质模型的形式通常由4}6项素质要素构成,并且是那些与工作绩效最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完成工作需要的关键知识、技能与个性特征以及对工作绩效与获得工作成功具有最直接影响的行为。
5. 德尔菲技术
【答案】德尔菲技术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②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④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6. 行为定位计分法
【答案】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 , BARS )又称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由美国学者史密斯(P.C.Smith )和德尔(L.Kendall )于六十年代提出。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计分的考评办法。它将关键事件和等级评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张行为等级评价表可以发现,在同一个绩效维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表示这一维度中的一种特定绩效水平,将绩效水平按等级量化,可以使考评的结果更有效,更公平。行为定位计分法的步骤包括:①进行岗位分析,获取关键事件,以便对一些代表优良绩效和劣等绩效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 ②建立进行评价等级。一般分为5}9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给出确切定义; ③对关键事件重新加以分配。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做出重新分配,把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指标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④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登记划分的正确性,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有优到差,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⑤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二、选择题
7.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为强化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往往设计各种治理和制衡手段,包括:(1)股东们要召开大会对董事和监事人选进行投票表决; (2)董事会要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3)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监督:(4)要强化审计监督,如此等等。这些措施是( )。
A. 均为前馈控制
B. 均为反馈控制
C. (1)前馈控制; (2)同期控制; (3)(4)反馈控制
D. (1)(2)前馈控制; (3)(4)反馈控制
【答案】C
【解析】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它是未来导向的。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题中,(1)股东们要召开大会对董事和监事人选进行投票表决”,是在董事和监事工作之前进行的控制,属于前馈控制。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行动
进行之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题中,(2)董事会要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是在经理人员的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控制,属于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在行为己经结束以后进行的控制。题中," (3)、(4)”所述的检查、监督行为,是在经理及相关人员的行为结束之后进行的,属于反馈控制。
8. 下列问题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影响较大的是( )。
A. 受伤害的人较少
B 很多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
C. 行为的后果出现得很晚
D. 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小
【答案】B
【解析】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最后一个因素是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它又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①某种道德行为造成的伤害(或利益)有多大; ②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 ③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 ④行为后果的出现需要多长时间; ⑤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 ⑥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9.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时期,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说,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力资源部前几年在内部进行了较细致的专业分工,从而使有关人员可以陕速熟悉专业,提高业务水平。但近来公司领导发现该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许多成员不满于单调乏味的工作。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 )
A. 严格内部规章制度,以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B. 调整该部门领导班子,促其改变当前的工作面貌
C. 以工作丰富化为原则,进行下作和职务再设计
D. 调整该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部门职能分解出去
【答案】C
【解析】题中,该部门工作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组织设计时,专业分工过于细致,以至于工作内容过于单调,导致成员缺乏工作热情。因此解决这一现象的措施即为对工作及职务进行再设计,来丰富员工工作内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10.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
A. 解决劳资纠纷
B. 提高劳动生产率
C. 提高工资
D. 进行精神革命
【答案】B
【解析】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泰勒为了改进管理,进行了大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工作定额; ②标准